新闻中心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2019-03-04 08:1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2018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

回眸这一年,“机构改革”“政治表现评价机制”“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五星达标、3A争创”“招才引智春秋专列”“人才峰会”……一个个年度热词,勾勒出绍兴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乘着新时代东风,这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不提新口号、加速不变道、变化见成效”工作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奔跑在开拓创新的征程上。

凝神聚魂

用新思想锻造干部队伍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政治性是组织工作的第一属性,“看不见、摸不着”的“政治品质”能不能衡量?去年2月,绍兴市出台了《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考察考核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开启了干部政治表现考察考核的新探索,努力为绍兴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这套新办法明确提出了“五看”考察标准: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项内容,列出20条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负面清单,将之作为干部考察评价的依据。干部考察先过政治关,已成为绍兴培养选拔领导干部的鲜明导向。

2018年,全市有4名干部因政治表现存在问题而暂缓使用,3名市管干部因政治表现存在问题被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这是一种导向。”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把好政治首位关,考准察实干部政治表现,是干部工作落实政治建设统领要求、实现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的实践与探索。

“欲事立,须是心立。”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是全党同心同向、步调一致的根本保证。过去一年,我市组织系统持续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市共举办各类主体班次135个,培训干部16282人次。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各级党员干部激情满怀,进企业、看项目、走村居、访人才、送政策,用“实服务”换来企业群众基层“真满意”。积极发挥组织工作优势,服务保障稳企业大局,全市共选派438人专职驻企,全年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实际问题820余个。

年轻干部是党的建设事业接班人。过去一年,我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年新提拔副处级领导干部中45岁以下的比例达到66.7%。全市定向选聘硕博士毕业生25名、选调优秀毕业生40名,为全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生机活力。此外,全市还选派120余名年轻干部分别到重点工作专班、基层一线和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挂职锻炼,越来越多的“好苗子”在吃苦吃劲岗位锻炼成长。

夯基垒台

全面提升基层党建

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这个“网红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把乡间美食汇聚成小吃街,打开了乡村旅游新局面。后岱山村79岁的老党员王生波给省委书记车俊写信,点赞说:“农村变化大,‘三支队伍’作用强。”车俊书记对王生波的来信作出了批示肯定。

“三支队伍”是关键。这里的“三支队伍”,说的是农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乡贤人才队伍。“五星达标、3A争创”作为绍兴乡村振兴的总抓手,以“党建星”为引领,推动“党建”“富裕”“美丽”“和谐”“文明”五星联创,并在此基础上争创景区化“3A示范村”。“三支队伍”成为绍兴2120个行政村创“星”争“A”的有力抓手。一年来,我市开展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对1351名不合格村社干部分别采取警示提醒、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对其中187名工作不作为、群众评价差的村社干部特别是91名主职干部坚决给予劝辞、停职或免职处理。

绍兴大地上诞生了一大批示范村庄,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2018年,绍兴成功创建了首批851个“五星达标村”和51个“3A示范村”,8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42个村获评省“3A级景区村”。“通过深化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绍兴大力建设‘三支队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为‘强村富民’注入动能。”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继农村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之后,我市在两新组织中启动“五星示范、双强争先”创建。去年,我市不仅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联盟,以党建强推动发展强。首批94家“五星双强”两新组织去年获得表彰,第二批93家两新组织创建“五星双强”工作去年已全面展开。上市公司是“五星双强”创建工作的重点领域,目前已有33家创建成功。全市212家企业结对市内外23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的33个项目已全部落地,企业结对帮扶出资总计5237万元,目前首批资金已全部到位,共计3606万元。

国有企业“五星示范、双强争先”、机关“五星示范、双优引领”、社区“五星达标、和美家园”、学校“五星育人、三名争创”……2018年,“五星”光辉闪耀古越大地,释放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绍兴用生动的实践,再一次有力证明“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

招才引智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转型的绍兴,求贤若渴;发展的绍兴,海纳百川。

过去一年,绍兴政企揽英才、纳贤士,力度空前。春季和秋季,绍兴开出了“2018绍兴招才引智高校行·春秋专列”,一辆辆招才引智的专列开赴全国20多个城市,足迹遍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232所知名高校。

“春秋专列”引得人才纷至沓来,累计达成引才意向4万多人次,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近30%。人才引进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获得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一年一度的绍兴“名士之乡”人才峰会,再一次吹响了人才的集结号。2018年,人才峰会主题紧扣“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更加注重集聚高端人才智力。这次峰会共安排了18项活动,邀请了6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我市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发区负责人进行对接洽谈,现场签约项目36个,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65个。

去年6月和10月,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还组织绍兴龙头企业赴欧美招才引智。除了参加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2018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洽谈会,还在美国旧金山、波士顿、德国慕尼黑举行绍兴人才项目对接专场活动。在3场活动中,绍兴企业共对接洽谈500余人,有150余人提交个人资料形成就业意向,55个人才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2018年,全市引进落户“国千”、“省千”等领军人才90名,其中自主申报入选“国千”8名,列全省第三;入选省特级专家2名、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均列全省第二;引进高校毕业生6.17万名,同比增长71.5%;引进落户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172名。

去年,我市人才新政再升级,出台了《绍兴市人才新政操作细则》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21项操作细则,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减少申报材料,加快兑现效率。同时,我市加强对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去年全市共兑现人才政策资金4.5亿元,新政出台以来累计兑现8.7亿元。

2018年5月27日,“越商大学堂”正式成立,为我市企业家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平台,精准化、靶向式的培训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把脉导向、聚力提能。“越商大学堂”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论坛10期,培训企业家1600余人次。

固本强基

着力打造模范部门

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过去一年,全市组织战线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围绕组工队伍自身能力提升,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带头遵守纪律规矩,在对党绝对忠诚上当示范、作表率,着力锻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过硬队伍。

去年初,聚焦组织工作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市组织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部署开展了“基层调研行”,自觉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在收集梳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清陈规、优流程、提效能、转作风”活动,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对现行有关规章、做法和流程进行系统清理、调整优化,向一些陈旧过时的规定“开刀”。其中,市本级研究确定“清优提转”50条清单,废止文件制度6项、停止惯例做法9项、完善制度机制14项、优化工作流程21项,并持续推进机关信息化建设,全市组织工作更高效、更给力。

坚持学在先,不断固化学习机制,以政治素养和精神境界铸牢“从严”堤防。坚持部务会议集体学习制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举措。坚持和完善“周一夜学”制度,认真开展“组工论坛”“组工沙龙”等活动,深化实施常态化联系走访制度,选派组工干部参加各类跟班学习,到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等主战场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组工干部队伍。

牢记使命启新程,不忘初心再出发。2019年,全市组织部门将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绍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作者:记者 王旭东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