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全市各地陆续发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政策。然而,部分区、县(市)托管服务的下课时间与上班族的下班时间重叠,不少市民不免为已经拥堵的晚高峰担忧。如何在确保托管服务执行到位的同时,缓解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的压力?对此,越城区教育部门提议,各校可视情况调整开展托管服务的具体时间,条件成熟的学校可率先推行,部分热点学校可酌情分年段试行。
托管大礼包,有喜也有忧
昨天起,越城区城区部分小学开始托管服务学生自愿申请工作,吸引了不少双职工家庭积极报名。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和畅堂校区五年级学生家长俞女士告诉记者,校内托管服务为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孩子“放学早、接送难”的问题,“校外托管班再好,也不如学校让我们放心”!
学校布点相对密集、周边道路相对狭窄、总体生源数量大,是长期以来老城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出于交通安全考虑,不少市民为越城区胜利路、和畅堂、人民路、延安路等城区重点路段的交通状况犯了愁。“如果儿子所在的北海小学托管服务统一在下午5点结束,那么同一时间,500米外的绍一初也正好放学,届时,胜利路必然空前拥堵。”市民孙友成希望学校合理设置托管服务下课时间,适度控制参加托管服务的学生人数,“跟风报名不可取,建议家长们认真考虑家庭需求,确实有刚性需求的才提出申请”。
采访中,不少低年段的家长向记者提议,和现行的错时放学制度一样,学校托管服务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分年段设置相应的结束时间。“一二年级年龄小、接送多,因此建议一二年级提早结束托管服务,缓解交通压力。”蕺山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书圣校区一年级学生家长茹先生说。
平衡需求,不让放学添堵
“小学校内托管服务和深化城市交通治堵都是市政府2019年度的民生实事项目,都和市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做好两者的平衡,是推进这两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前不久,在越城区教体局召开的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部署座谈会上,各小学负责人逐一发声。
综合家长、校方等反映的意见建议,越城区教体局提出,各校要积极做好托管服务对象的审核工作;开展托管服务的时限可视情况调整,不必“一刀切”统一到5点或5点半(夏令时)结束;各校要根据学校周边的交通流量实施错时放学,对家长实在无法按时来接,各校要安排滞留教室,由指定人员集中管理;条件成熟的学校可率先推行,部分热点学校可酌情分年段试行。“目前各校校内托管服务的方案正在制定中,根据实际报名的情况,区教体局以及各校将及时与交警部门联系沟通,共同加强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越城区教体局教育科有关负责人说。
对此,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在了解托管服务学生报名情况的基础上,对各校“托管新政”实施后一段时间的晚高峰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解决或缓解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短评
重在把好事办好
千 衍
毋庸置疑,实行校内托管,是一项解决百姓关键小事的好政策,既破解了此前困扰双职工家长的“接娃难”问题,解决了孩子太早放学无人照料的难题;又抑制了良莠不齐的社会托管班,引导了托管服务的正确发展方向。
然而,再好的政策,落地过程中也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摩擦。“接娃难”难题破解之后,不少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首当其冲的就是交通拥堵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教育部门和交警部门在实施新政过程中是慎重的、仔细的。一方面充分讨论研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也向家长老师作充分的宣传、解释,既保证政策的“应惠尽惠”,也避免出现托管“跟风报名”的现象。
校内托管并非绍兴首创,省内外其他城市在这一民生实事推进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一些教训。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可以让我市在实施这项政策时少走一些弯路、多出一点实效。
比如说,如何提高托管的质量。校方承担起了“三点半”以后的管理任务,就有责任让孩子们在这一两个小时里过得有意义、有效率。如果为了图省事,只是简单地管牢孩子,既不活动,也不学习,那么校内托管势必会渐渐沦为鸡肋。再比如说,如何收取托管的费用。管理放学后暂时回不了家的孩子,这对已经高负荷工作一整天的老师们来说,确实是额外的负担,应该收取额外的费用。至于具体收取多少费用,则需要在家长中作充分调查,对市场作一定了解。具体的收费,既要体现政策诚意,也要保证对老师们的合理补偿。
一项新政,在落地中保持动态调整是必然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学校、社会各方不必求全责备,要允许边摸索边改进,共同把好事办好。
作者:记者 胡安娜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