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2月浙江好人名单公布,诸暨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戴平在榜单之列。
这位57岁的医务工作者先后参加无偿献血50余次,3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等荣誉;在援疆的一年半间,他把11项新技术带到了新疆阿瓦提,填补了当地麻醉技术空白。
“高龄”援疆
2014年,52岁的戴平收到了援疆的报名信息。在那之前,他从来没有去过新疆,思虑再三,戴平向妻子和父母做了“请示”,报了名。那年3月,作为绍兴市第八批援疆医生,戴平和伙伴们顺利完成岗前培训,抵达阿瓦提县人民医院。他是援疆一行中最年长的一个。
戴平清晰地记得,2014年3月7日是进疆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当时还在对接工作事宜,甚至没来得及穿上白大褂就被喊去‘救场’。”当时,医院妇科送来一位休克的宫外孕患者,血压测不出,情况非常危急。凭借30多年的临床经验,戴平即刻为病人实施右颈内静脉置管,打通了生命通路,为实施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这种治疗手法,对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来说,是宝贵的第一次。
戴平说,在阿瓦提工作后,他们便发现,当地群众不到“病入膏肓”不会上医院,常常是到医院时已病重。另外,阿瓦提县人民医院虽然能开展一些基本手术操作,但技术力量薄弱,工作效率较低。“绍兴援疆医疗组很快达成了共识:尽己所能改变这种现状。”
倾囊相授
戴平初到阿瓦提县人民医院之时,该院正处于困难境地:静脉麻醉药氯胺酮突然停产,导致幼儿麻醉手术全面瘫痪,患者只得往70公里外的阿克苏市转。结合医院条件,戴平开展了幼儿骶管麻醉,与之前的麻醉方式相比,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价格更低。
不仅如此,在援疆的一年多时间里,戴平还主持开展了深静脉穿刺、无痛分娩、高位硬膜外麻醉等11个新项目,填补了该院麻醉科技术空白,其中有2项还属阿克苏地区首创。
而这些技术,慷慨的戴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在阿瓦提县人民医院的两个结对的“徒弟”。时任阿瓦提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的陶正新是戴平的其中一个“徒弟”,他对老师很是感激:“第一次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第一次幼儿骶管麻醉成功,第一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成功……数不清的第一次都离不开戴老师的无私传授。”掌握了先进技术的陶正新现已调升至阿克苏市级医院,至今还常与戴平通过网络讨论学术问题。
撸袖奉献
作为一名长期和手术室打交道的医生,戴平常常目睹病人急救需要输血的场景。
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手术室来了一名被车辗压致伤的病人,手术需要大量血液,而血库的存量有限,医院从绍兴调剂血液的同时又向社会发出求助。在那个没有微信朋友圈的年代,数十位热心人士闻讯后不断从四面八方赶来,争先恐后无偿献血,才救下了这名病人。这震撼的一幕深深打动了戴平,也由此开启了他的献血生涯。
前几年,戴平坚持每隔半年献全血一次,渐渐地,“升级”为献血小板。这种献血方式不仅恢复快,还能加快自身血小板生长速度,这样一年就能多献几次血,满足更多病人的需求。“每次,躺在采血床上,看到鲜红的血液顺着针管流向采血袋,想象着一个濒危病人因此重燃生命之火,我心里就暖暖的。”戴平说。
从1999年至今,20年里,戴平先后参加无偿献全血12次,献血小板40次。在他看来,献血不过是一件平常事,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既然无损身体健康,还可以救死扶伤,又何必吝啬自己的血液?”
作者:记者 翁佳美 何丹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