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春节前的销售旺季,这几天,位于上虞区东关的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门口一片忙碌,一瓶瓶“女儿红”从这里装运,发往全国各地。
每每见到这样的场景,家住附近、今年80岁的金芳才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出生于酿酒世家的老人,记忆徐徐浮现。
100年前,金芳才的爷爷金五十在孙端镇小库村开了一家金复兴酒坊,由于酒香醇美,街坊邻居都慕名而来,酒坊逐渐发展起来,名气越来越大。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有不少来自上虞东关的客户,金五十索性将酒坊搬了过去。
那一年,金芳才10岁,正是上学的年纪,随着家族搬迁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此后的人生,都将与这坛黄酒难解难分。
新中国成立后,东关14家小酒坊实行私私合营,此后,在国家公私合营的政策下,金复兴酒坊变更为东关酒厂,金芳才的父亲金牛子承父业,成为首任经理,一年半后,金牛去世。
为了照顾家里的兄弟姐妹,身为长兄的金芳才在16岁的时候,成为东关酒厂的一名学徒。他从零开始,悉心钻研黄酒开耙、质量化验、技术研发等各个领域,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为女儿红公司党委书记,直到2000年退休时,他已经成为绍兴有名的“黄酒人”,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黄酒分会理事、中国黄酒博士。
然而,对于金芳才来说,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当属1995年2月,他正式拿到了“女儿红”酒注册商标的那一刻。1987年,东关酒厂已经改名为越泉酒厂,正是市场经济开始复苏的时代,越泉酒厂亟须一款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来重新焕发这家古老酒企的光彩。在金芳才等人的努力下,一款“越红酒”诞生了,迅速受到业内好评,生产系列产品的想法,也就此诞生。
“女儿红的传说,一直是绍兴黄酒中的一段美好故事,我们就想把新研发的加饭酒叫作‘女儿红’。”金芳才告诉记者,女儿红注册商标历时8年,其间,他12次上北京向国家商标局提交女儿红应该由本企业注册的种种资料、文档和申报理由,引起了国家商标局的重视,为女儿红商标注册成功奠定了基础。
1990年,越泉酒厂更名为“女儿红”酒厂,一个从传说中走来的品牌,正式开启了现代黄酒的产业之路、品牌之路。
作者:记者 王薇 编辑:金忞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