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宝宝两条大腿都出现皮疹,又痒又痛,这是怎么了?”前几天,李女士抱着2岁的宝宝,来到了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只见她的孩子两条大腿上有大片红斑,医生仔细检查后还发现很多细细的裂口及一些红色的斑块、脱屑。
该院皮肤科的蔡薇医生检查后,诊断宝宝患的是“干燥性湿疹”,是由皮肤太干燥引起的。蔡医生告诉记者,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皮肤的水量不易保持,患上干燥性皮炎的几率增加。
正在说话间,患者陈大妈告诉医生,自己这段时间皮肤也特别干,还感觉很痒,总是想挠,越挠越严重,局部皮肤甚至抓到出血。原来,陈大妈特别爱干净,每天都要洗澡,不然睡觉都不香。但这段时间洗完澡就感觉身子很干很痒,越挠越痒,皮疹越来越多,难以忍受,这才到医院来就诊。
蔡医生告诉记者,在门诊中,冬季干燥性湿疹多发人群主要是自身皮肤保水功能较差的人群,皮脂腺分泌功能开始退化的老人,和皮脂腺分泌较少的儿童等。也有不少患者是由于每天洗澡,或洗澡水温过烫、过度擦洗引起。皮肤瘙痒发生部位多是四肢、背部,一般刚开始并不严重,可能只局限于一处,但搔抓会加重皮疹,导致皮肤破溃、抓痕,甚至细菌感染。
蔡医生表示,冬季皮肤瘙痒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天气寒冷皮肤油脂分泌过少,二是皮肤保护工作没有做好,比如洗澡水过热、使用碱性洗涤剂或者碱性香皂,长时间呆在干燥缺水的空调房里,三是维生素补充太少等。
蔡医生说,冬季洗澡不宜过频,洗淋浴的次数一般一周2-3次即可,沐浴一周不宜超过一次。若习惯每天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应保持适宜水温,洗澡后四肢、躯干及时使用保湿润肤露。很多人冬天洗澡总是喜欢用力搓,觉得要用刷子或搓澡巾仔细搓搓澡才好,每次都非得搓得皮肤发红才算满意,其实这个习惯很不好。因为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汗液是人体天然的保护屏障,被破坏后,自身保水功能下降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引发各种皮肤疾病。
此外,不是每次洗澡都要用沐浴用品,碱性较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会加重皮肤的干燥程度。冬季泡脚水温也不要过高,洗完脚最好能及时补充皮肤表面的水分,可以用保湿剂外擦。皮肤敏感的患者及皮肤娇嫩的儿童,可以用一些医用的保湿剂,通常医用保湿剂是无色无味,无防腐剂,成分安全、温和的保湿用品。
蔡医生还想科普一下保湿乳、保湿露和保湿霜的区别,保湿露是“水包油”形式,保湿霜是“油包水”形式,油脂成分比“保湿露”要高,干性皮肤的人冬季应该选择霜。涂抹保湿乳的最佳时机就是刚洗完脸、洗完澡之后。趁面部、腿部和身体还未完全干透、肌肤毛孔还是张开状态时,涂抹护肤用品能够让肌肤更滋润,保湿效果也会更持久。
另外,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了,发生冻疮的几率小了,不过天冷还是要防寒,要特别注意保暖。常戴手套,洗手时应该用温水,穿棉鞋,在天气较暖时适当运动,活动手足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劳作时最好也戴手套,橡胶手套可以避免洗涤剂与双手皮肤直接接触,保护皮肤。
在饮食方面,合理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多吃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类的食物,如胡萝卜、豆类、绿叶蔬菜、鱼类、肝脏、牛奶等,对促进上皮生长、保护皮肤、防止皲裂有一定帮助。还可适当多吃脂肪类、糖类食物,这样可使皮脂腺分泌量增加,减轻皮肤干燥及皲裂。男性也需要护肤,做好基础的保湿工作。
作者:记者 潘秀玮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