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池
碧霞池
“东大池”,与南宋福王府有关,而福王府又与宋理宗有关。
南宋时,绍兴古运河里曾走出过一位皇帝,这位皇帝便是南宋第五位皇帝赵昀。
赵昀,原名赵与莒,父亲赵希垆,母亲全氏。笔者在《宋史·理宗本纪》见到如下记载:“理宗,讳昀,太祖十世孙,父希垆,追封荣王,家于绍兴府山阴县,母全氏,以开禧元年(1205)正月癸亥生于邑中虹桥里第。”
赵与莒原是普通人家子弟,因被当朝宰相史弥远的塾师余天锡看中,带入宫中作为“培养对象”。后宋宁宗驾崩,与莒接位,史称宋理宗。
宋理宗登基后,山阴赵、全两家亲族都成为“皇亲国戚”。理宗封已死去的父亲为“荣王”,将生母全氏接往临安(今杭州)安享晚年。其弟与芮被封为“荣王嗣”,后又改封“福王”,赵与芮也从农家子弟一跃为御封“王爷”。
“东大池”在何处呢?据《越中杂识》记载:东大池,在东府坊,通广宁河。宋理宗封母弟与芮为荣王嗣,开府于蕺山之南,此其台沼也。可见,“东大池”只是福王府中的一个内池。旧时,东大池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水清如镜,是福王府合家老小的饮用水源。
宋嘉熙四年(1240)四月,福王赵与芮的儿子赵禥出生于福王府中。景定五年(1264),理宗病亡(理宗无子,过继侄子为子),赵禥登皇位,是为度宗,改元咸淳。度宗在位期间贪图酒色,信用贾似道,专权误国,边事日急,这已是后话。
由于福王府中出了一位皇帝,福王府第更为显赫,园中的东大池也因此扬名。福王府第不存后,当地居民仍将东大池水用于酿酒、饮用和灌溉。后人又将东大池南面的一条小路取名为“东大池前”。今日的东大池前,西起胡公殿直街,东至东大池公园,全长202米,道路两侧已兴建香桥小区住宅楼和东大池住宅楼,路东首则是改造后的东大池公园。公园内风景优美,建有九池浮壁、野地绣花、柳荷春醉、碧螺春色、竹篁清幽等景点,园中遍植花卉植物,池上架有曲折石桥。昔日的福王府内池,如今成了市民休闲观赏的公园。
“碧霞池”又称“王衙池”,位于越城区上大路王衙弄“阳明故居”前。“王衙池”和“王衙弄”均因伯府第而得名,该池原位于王阳明伯府第内。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有载:“碧霞池,在承办坊王守仁宅内。”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阳明心学研究者张炎兴认为,碧霞池之名与王阳明在弘治十七年(1504)主试山东乡试有关,他曾登泰山极顶南面的碧霞元君祠,留下了“遥见碧霞君,翩翩起员峤;从此炼金砂,人间迹如扫”的诗句。他说,碧霞元君系道教女神名,在民间信仰中属于司职生育的保佑神。王府将庭院内的池塘取名为“碧霞池”,或与盼望阳明尽早得子有关。
据记载,王阳明属于晚年得子。《明史》卷一百九十五王守仁传有载:始守仁无子,育弟子正宪为后。晚年,生子正亿,二岁而孤。可见,“碧霞池”之命名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作者:谢云飞 文/摄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