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界树”这个地名传说与大禹的父亲鲧有关

2017-10-12 08:46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界树碑志

界树坊

近日,笔者在越城区灵芝镇走访调查古村落时,在位于后墅路上的界树坊小区,意外地了解到“界树”这个地名竟与大禹的父亲“鲧”有关。界树居委会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个传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怕笔者怀疑,对方又特意带笔者来到小区路口,这里的有一块《界树碑志》。

这块“碑志”上这样叙述:界树,相传远古禹王之父——鲧,在此锯树担山而得名也。天地变迁,海涂为田。历代祖先,躬耕勤耘,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重文经商,人才辈出,不胜枚举。利国为家,强我村华。唐屋宋楼,明房清宅,历史佐证……”

居委会一位干部介绍:“大禹的父亲鲧,在治水中要挑山填海,要挑山就得有相应的‘大扁担’,他找到‘界树’这个地方,发现这里有棵参天大树正是可用之材,便锯下此树做成大扁担,扛肩起步,现在的梅山和蕺山(王家山)就是他挑来后撂下的……”

据介绍,“锯”的绍兴方言发音为“界”,原来“界树”就是“锯树”的意思。

众所周知,鲧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是大禹的父亲,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

笔者查阅史料得知,鲧不但善于治水,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有专家考证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就是夏鲧的封地古崇国。据文献记载,鲧是中国历史上始造城郭的第一人。如《世本》载:“鲧作城。”《吕氏春秋·君守篇》也有:“奚仲(造车人物)作车,仓颉(造字人物)作书,后稷(教民稼穑)作稼,皋陶(掌管刑法)作刑,昆吾(陶器制造)作陶,夏鲧(善造城郭)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另有《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淮南子·原道训》更是给出鲧作城池的高度:“昔夏鲧作三仞之城。”

界树居委会负责人告诉笔者,界树村原属梅山乡(现属灵芝镇),之后因该地被开发成“镜湖新区”,2003年该村拆迁安置在后墅路上的“界树坊”。

作者:市民记者 谢云飞 文/摄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