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省新高考改革落地之年,也是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第一年,导致填报和录取方式也与以往有了较大区别。随着前天傍晚新高考分数的揭晓,志愿填报让广大考生和家长纠结。昨天,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专家、一线教师、考生和家长,找出关键、提供经验,以资参考。
研读招生章程,掌握好院校、专业的志愿梯度
根据《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在报考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今年招生计划数却有增长,特别是985、211高水平大学计划增招,浙江居全国第一,这让万千考生和家长既期待又焦虑——分段录取是否真能保证考生最大程度地实现圆满录取?
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周国俊对此作了详细解读:“实行分段录取,主要就是为了在改革初期确保有序投档录取,使高分考生不至于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差太大,同时也可避免高水平大学专业间分差太大。比如,过去按‘志愿优先’原则投档,会产生‘分数明明比人家高,但由于志愿顺序失去录取机会’的问题。而今年遵循‘分数优先’原则,投档前先对考生分数进行由高到低的排队,再按谁分数高谁就先投谁档的原则进行投档。”
记者了解到,为了降低考生的退档风险,投档比例定为1∶1。高考总分相同的考生,依据位次(即按照某类别所有考生高考成绩高低排定的相对位置)、志愿顺序投档。位次在前的考生先投档,位次仍相同的考生,则志愿顺序在前的考生先投档,全部相同的,则全部投档。
为了防止退档,考生务必掌握好院校、专业的志愿梯度。周国俊说:“要根据本人位次和选考科目一分一段表、各校往年投档线等资料,选择不同梯次的学校。过去‘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办法依然可以考虑。另外,考生务必研读具体高校的具体招生政策、招生章程,比如,有些学校是有单科分数要求的,避免造成低级失误。”
选专业?选学校?选城市?传统经验仍可参考
选专业还是选学校,仍是志愿填报最纠结的部分。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年段长王月琴老师告诉记者,“有些学生对自己定位较高,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这次考分卡在比较尴尬的位置,那么他就处理不好学校与专业的关系了。”
考生家长徐女士表示,孩子的成绩无法选择特别好的学校,所以就干脆挑城市,不挑学校和专业。“当下发展太快,现在的优势行业未必就是以后的高薪职业。”
文理学院招生办副主任郑德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优先选学校或是选专业,都是有一定道理,考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具体分析,不同分数段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策略。“成绩优秀的,毕业后要继续深造的,可以优选学校,如普通类一段考生;如果成绩一般,但希望就读好的学校,可以选择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高校,以换取相对较低的投档分。而成绩优势不大,但专业取向明确的学生,则应该优选专业,以便在大学阶段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地域而言,江浙沪、北上广的生源集中,中西部也有很多好的学校和专业。”
少了“望子成龙”心态 多了“生涯规划”意识
记者发现,越来越多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子女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展开“职业生涯规划”。
“不是单纯地跟未来职业挂钩,我和孩子的父亲希望他可以为实现个人价值去学习、去努力;而不是大学四年出来依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跟风去读研、去考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做一些并不合适的工作。我们常跟他说,你要先想好自己将来想做什么,然后去选学校或者专业,即便现在没想好,那么也要把‘生涯规划’放在大学课程的重要位置。”鲁迅中学的考生家长汪永晴这样告诉记者。
市高级中学一位老师表示,这几年,要求子女填报“热门专业”的家长越来越少。“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再是补充家庭的物质财富,而是在合理范围内,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充分发展个性,发挥所长。”
作者:记者 裘 玮 编辑:丁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