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要继承发展,就需要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注入。非遗传承,少不了学校教育的渗透和普及。目前全市共有19个教育性非遗传承基地,小学、初中、高职院校中都有非遗技艺传承的教育典范。
一个小学
走出一批莲花落人才
走进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小学,传来熟悉又亲切的绍兴莲花落的伴奏。
2005年,该校开展莲花落的特色教育课程,经过多年的普及和提升,在2012年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而在这几年,更是向专业艺术机构输送了一批莲花落的传承人才。
“我们学校把莲花落的教学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有曲艺社团,有校本课程,不仅有专门的老师教授这门曲艺,而且还邀请了知名的莲花落专家进校讲课。”该校金校长介绍,知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倪齐全老师,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黑白牡丹”、从富盛出去的莲花落新生代演员韩会稽等,都是学校的外聘老师。
在富盛镇中心小学的传承基地,有着“三馆一台”的硬件设施配备,即“莲花落陈列馆”“训练馆”“民乐馆”和“莲花落大舞台”,用于学校社团的演出。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小学的小莲花落演员,已经几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曲艺的比赛和展演。“我们这里的有些毕业生已经走上专业的岗位,在电视台、社会上的公益演出经常可以看见我们小学这些小小曲艺明星的身影。”金校长表示。
巧教纸艺
创新带动学生的兴趣
近日,越城区皋北小学举办了一场现场展示活动,全校学生走上操场,把自己的纸艺作品展示出来,有的学生还现场展示纸艺技能,惊艳了现场嘉宾。
贴纸、折纸、衍纸……在各个不同年段的孩子手中,都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的呈现手段。一个个废旧的玻璃瓶,经过孩子们的巧手,变成了一个个艺术花瓶;栩栩如生的天鹅,是由两位男孩子经过协作创作出来的;还有以假乱真的蝴蝶、精致可爱的拖鞋、各种立体的造型,都是件件精美的纸艺作品……
皋北小学的陈校长介绍,学校自2015年9月开始,开展以“方寸纸片、剪折撕卷、动静之间、相得益彰”为理念的纸艺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样一项传统技艺的普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提升审美素质。
“我们的纸艺教学,进入校本课程,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内容之一,但纸艺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所以创新发展也是我们探索的方向。”陈校长表示,与传统的剪纸不同,广泛的纸艺更具有创造性,更能够融合学生的创造力,展现当下的审美观。
“我在白色礼品袋上贴上我的衍纸作品,我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上都打上这些印记,成为我专属的符号。”一位六年级的女生正在制作一件衍纸作品,她说,第一次接触纸艺还觉得很费时间,但慢慢地感觉到这是一项能够沉淀浮躁心情的活动,特别是学习压力大的时候,转手做一下纸艺,就能舒缓心情。
作者:记者 王敏霞 文/摄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