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孩子视若己出的爱心“妈妈”
5月14日是母亲节。有这样一群“母亲”,在节日里,她们没有五彩的鲜花,没有精致的礼物,但她们有孩子们充满童真的问候,有稚嫩双臂送上的大拥抱,还有孩子们“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来表达感激。她们在每天的工作中接收到许许多多来自孩子们的爱。
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她们却用妈妈一样的温暖的胸怀,呵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这些爱心“妈妈”,聆听她们的心声。(记者 王敏霞 文/摄)
A
福利院里的“妈妈”
用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
初见章文香,是在5月10日的上午,当时她正和几个孩子在一起看书,“你看,这是什么?像不像小狐狸?”“这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这是兔子爱吃胡萝卜吗?”……手指点着书本上的内容,她用清丽温柔的声音,为孩子们娓娓道来。
这些孩子里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有唇腭裂的、有眼睑下垂的……形形色色的病,这也是他们被家人遗弃的原因。而在章文香眼中,这些孩子都非常可爱,绍兴市儿童福利院的60多名孩子,都是她的孩子,都是她要去照顾的对象。
最爱孩子们的笑颜
“妈妈,贴纸!”小可爱李艺彤看了一会儿书,就嚷着要贴贴纸,身边的几个孩子一拥而上,看着“妈妈”手中各种图案的贴纸,眼神中都是向往,纷纷把小手伸出去,就想着“妈妈”能够给自己挑选一张漂亮的贴纸贴在手上。
“妈妈,我给你也贴一个。”李艺彤忽然拿着手中的贴纸,要贴在“妈妈”的手上,或许是觉得手上还不够,又揭下一颗爱心,贴在了“妈妈”的额头上,贴得不正还不停地去调整。对于章文香来说,能够看到孩子们这样的笑颜,是她每天最开心的时刻。
2008年,绍兴市儿童福利院从当时的绍兴市福利院中分离,章文香作为其中一部分员工进入到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从那时开始,她加入到孩子们当中,充当起孩子们的“妈妈”,如今已经成为绍兴市儿童福利院护理部的领头人。为了照顾好孩子,她参加了儿童护理、早教等知识培训。
在章文香的孩子中,有不少脑瘫儿童,目前市儿童福利院正在开展“大手牵小手”的结对活动,章文香结对的是一位患有轻微脑瘫的女孩子,说起这个孩子,她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自理能力很强,吃饭、穿衣、洗澡自己都会,而且很爱漂亮,穿上漂亮的衣服就去照镜子。”她的话语中都是笑意,笑意中都是关爱,孩子们的漂亮衣服都是她去购买的,女孩子都喜欢漂亮的裙子,拿在手上就爱不释手。
章文香说:“这份爱虽然不一定对等,但有时候得到一个笑容,就会觉得特别温馨。”脑瘫儿本身对外界的感知就比较差,但有几位对外界有点感知的脑瘫儿童,只要看到章文香就会显得特别开心,会送给她一个大大的笑容。
与孩子们分别很不舍
到现在为止,章文香家中的电脑屏幕、手机屏保、QQ头像都是一个小女孩的照片,这是2012年那个“小女儿”留下的身影。章文香说,至今都记得孩子被送到福利院时的情景,出生才15天,就被遗弃在街头,小小的个子就连在浴盆里洗澡都显得太空旷,当时她是抱着孩子在脸盆里洗澡的。“特别喜欢她,经常带回家,我先生也很喜欢。”说起这个孩子,章文香的眼里充满了回忆,眼眶有点湿润。章文香一直宠着这个孩子,直到2012年,孩子被香港的一户家庭收养,从那以后,她就断了和孩子的联系,虽然已经过去了5年,但她仍记忆犹新,自己曾经抱着那个小女孩度过了孩子最艰难的日子。
照顾和分离都是母亲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对市儿童福利院的“阿姨妈妈”们来说,最开心但也最心酸的,恐怕就要数和从小照顾到大的孩子分离。章文香接手、照顾过很多孩子,而从她手中送出去的孩子也很多,每次的分离,对她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但又满怀感激和希望,因为孩子们可以拥有一个健全的家庭,一个美好的人生。
章文香说,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被送到国外收养,刚才一起玩耍的几个孩子中,有几个也已经找好了美国的家庭,只要手续办好,就要去美国生活了。言语中,她还是透露出淡淡的不舍。
B
怕打针吃药的孩子
记挂这位“医生妈妈”
每周三,张少云就要出全天的儿科门诊,与她的相约就在门诊的空档期,但即便如此,到了门诊室里,她还是在忙碌着,耐心地为家长解释雾吸的仪器、用药、平时的注意情况。
这里是属于她的天地,而她用自己的耐心、细心,被评为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的“病人最满意医务人员”,但在她的眼中,她只是做好了一位基层儿科医生的本职工作。
24小时开机的手机
架起医患桥梁
张少云有一部手机,是她的外部联络电话,这部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患者有需求,半夜三更打扰都不会嫌烦。在这部手机上,所有的联系人都是她所医治的小患者的家长,大家有孩子医疗、护理方面的疑问,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咨询。
“有时候觉得我们很多家长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医护知识,我就会找一些好的资料,分享到朋友圈,这样家长们看了至少有点用。”对于每一条发送的信息,张少云也都会仔细地去看看家长们的反应,有评价的她就回复,点赞少的她会提醒大家多看看。
这只是简单的发送,但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就是比较及时的一种知识传达,比如呼吸道疾病患儿、高烧患儿的家长,往往会有很多临时性的疑问,这些疑问或许在她发送的链接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而这部手机也成为她与孩子们沟通的纽带,“有几个孩子会自己打电话、或者发送微信过来,就是来问声好,那时候心里还是很感动的。”她说,手机24小时不关机,就是为了可以及时回应大家的不时之需,或许对于医生来说只是简单的一句两句话,但对于慌乱照顾病人的家属来说,却是一颗“定心丸”,这就是她想要达到的良好互动的医患关系。
陪伴小患者们成长
节日经常收到礼物
“有很多陪伴着成长的小患者,一开始或许就是住院病人,但时间长了,大家就成为了朋友。”张少云说,对于基层医院的医生来说,要做好的还是服务工作,从儿保部转到儿科门诊的她,面对小患者,除了面诊以外,还会向家长们传达许多儿童护理方面的知识。
有一次,一位外婆抱着出生40多天的孩子前来就诊,她就先指出了抱孩子的姿势不正确,“婴儿的脖子一定要伸直,别这样窝着。”她说,孩子虽然有点感冒,但不要紧,母乳喂养不能松懈,也不要用奶瓶喂养,对孩子的妈妈,她还教给她母乳喂养的常识。
张少云说自己看病最大的特点是比较慢,对每个小患者的情况都要很仔细地询问,而且“妇保院的儿科面临的基本都是很小的婴儿,有些家长没有经验,只能慢慢说。”在住院部,张少云每天都会上去几次,即使要出门诊,她每天都习惯在没有换上白大褂的时候,就到自己接收的几位小病人那里先去“报到”,看看经过一个晚上休息后的孩子们的病情。
从小喜欢孩子的她,看见孩子们患病总会很心疼,一次路过急诊室门口,看到一位高热惊厥的孩子,因为妈妈在慌乱中没有带钱正束手无策,她主动接过孩子,并帮其垫了钱,而现在这个孩子的家长也成了经常联系的朋友。
或许就是因为她自己所说的爱心、耐心、细心,张少云得到了不少小患者的拥护,每到妇女节、母亲节的时候,她总能够收到来自孩子们的礼物。“有一天,一个孩子拿着亲手做的饼干,兴冲冲地送到医院,那一刻就觉得平时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她回忆起那些感动的细节,非常开心。
逢年过节,孩子们的声音总会时不时从电话那头传来,“医生妈妈,我身体很好!”听到这样的话,她觉得很开心。
张少云说,自己只是众多儿科医护人员中的普通一员,身边的同事都是这么在工作的,这份耐心和细心大家都有。
婆婆的爱与妈妈并无二致
母亲节到了,除了从小抚养自己的母亲,对一些人来说,还有一位母亲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婆婆。自古婆媳关系难处,但在绍兴一些家庭中,婆婆和儿媳妇的关系却十分融洽,她们都说,这是源于相互间的包容和理解,关系处好了,婆媳也像亲母女。(记者 金丹丹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A
婆婆界的“课代表”
“我家婆婆太难得了,早上我还没下楼就递过来一碗燕窝,早饭已经准备好了,水果好几样放着让我自选。真的对我太好了!”34岁的骆美玲是一名小学教师,自从她脚崴了后,婆婆成了她的专职“保姆”,每天把她照顾得妥妥当当不说,还事无巨细都帮,简直是婆婆界的“课代表”。
说起骆美玲的婆婆腾华飞,在她们住的小区也很出名。婆婆是个标准的“女强人”,曾经是国有企业的党委书记,退休后又为不同的公司做了几年出纳,现在已经68岁了,还在干出纳的活儿。
“婆婆虽然是她们家里9个孩子中倒数第二的孩子,但整个家几乎都是婆婆撑起来的,帮整个家族管理事务,出谋划策,非常能干。”骆美玲和老公于2008年结婚,刚开始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和公婆住在一起,一直到2010年,第一个女儿出生后,两家人才住在一起。
“我生孩子比较晚,因为一开始怀不上,但我婆婆从来没有给我压力,反而是我内心比较愧疚。”骆美玲说,老公家是“三代单传”,按照老年人的思想,两年还没有孩子肯定要跟儿媳妇急,但腾华飞并没有数落骆美玲,反而安慰她让她不要着急,骆美玲后来顺利地产下了两个孩子。
教师工作本来就忙,有了两个孩子后,忙上加忙,有时候会忙得连吃饭时间都没有。但只要骆美玲开口想吃什么,第二天婆婆就会全部买好备上。“上课忙的时候,她会主动帮我带孩子,没时间吃饭时,她会把饭菜端上来送到我嘴边。”从骆美玲嫁进这个家以来,婆媳俩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没有矛盾,两个人感情好得同亲母女一样。
“按照我婆婆的个性,她应该是个比较强势的人,家里的大事小事,哪怕是外面,她都是拿主意的人,但唯独对我很宠。”究其原因,骆美玲想了想说,应该是因为婆婆是个知识分子,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懂得如何与儿媳妇相处,如何做个好婆婆。
骆美玲记得很清楚,生孩子坐月子的时候,一般婆婆常常只照顾孙字辈的,很少顾及到儿媳妇,但腾华飞却照顾她比照顾孙子还多。每次骆美玲给婆婆买衣服、做饭,她总要夸奖儿媳妇一句,让骆美玲心里美滋滋的。在朋友那里,婆婆也是逢人便夸这个儿媳妇。
骆美玲说,婆婆的情商真的很高,这让做儿媳妇的她经常会觉得一定要对婆婆好,于是婆婆所有的衣服都是骆美玲买的,“有时候她舍不得买的东西,我都买来给她,虽然有时候婆婆会让我不要买,但拿到手还是很开心的。”骆美玲说,老人家是需要哄的,你对她好一点,她一定也会回报,爱都是相互的。
B
与婆婆像姐妹
一样相处
每天下午,家住运河人家的戴芹燕都要出门去喝个下午茶,怀着二胎的她生活自由自在,第一胎是个儿子,但在她的印象中,儿子生下来后几乎没怎么操劳,全由婆婆带。她每次和朋友说自家的婆婆,都说这是个比妈妈对她还要好的长辈,她非常感激婆婆给她带来的一切。
戴芹燕是个相信星座的人,她经常以星座分析婆婆和自己的个性,“我婆婆是狮子座的,比较强势,我是白羊座的,大大咧咧,不爱计较。我们俩关系融洽,在一起不会吵架。”戴芹燕笑着说,她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开着一家裁缝店,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店里,婆婆都是比较强势的,但对带孩子,却温柔细心。
平日里,婆婆都是在外面管店,家务都是公公做的,所以在戴芹燕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是自由自在地生活,从来不用为家务事烦忧。“我婆婆对我好到每天都会把我的内衣裤给洗了,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戴芹燕劝过婆婆几次,让她不要洗,但婆婆说这都是顺手的事情,并不在意戴芹燕所说的。
今年才52岁的婆婆张雅芬是个时尚而前卫的大妈,她和戴芹燕经常用同一品牌的口红和护肤品。“每次我要买化妆品了,婆婆都会让我帮忙带一点,我们俩的话题经常是哪个牌子的化妆品好用,哪里的衣服又在打折了等等,娱乐圈的话题我们也经常聊,她精力旺盛、思想又前卫,我们两个就像姐妹一样相处。”戴芹燕说婆婆是她的同龄人一点都不为过,她们的共同语言甚至比她与自己的母亲还要多。
“有时候我妈会吃醋,说我对婆婆比对她还好,或许是住在一起的关系,相处得好,两个人关系会越来越融洽。”戴芹燕坦言自己的个性很大方,就算有时候婆婆说几句她也不会往心里去,她觉得婆媳两人的相处同夫妻相处是一个道理,都要互相忍让和理解,如果一方斤斤计较,那肯定会有矛盾。
“每次我和老公吵架,婆婆都是站在我这边的,这点我真的很感激她。”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的婆婆,才让戴芹燕的个性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开心生活。
听多了身边的朋友经常有婆媳不和的矛盾出现,戴芹燕说自己真的很幸运,这样好的婆婆打着灯笼也难找。“一般人都会觉得强势的人婆媳关系容易闹僵,但我婆婆就不是,她理解我,同时也深知这个家需要的是什么,她是个聪明的婆婆,更是个像我亲妈一样的婆婆。”
C
把儿媳妇
当成女儿对待
每月中旬,家住越城区鲁迅路的郭晓英都要去苏州看望儿子和儿媳妇,帮忙带一下孙女,孙女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平时的功课有点紧,而儿子和儿媳妇生意又忙,于是她自告奋勇当起了“家庭保姆”,每个月都要去苏州儿子家小住一段时间,她说除了看望孙女外,她最大的目的还是想帮儿媳妇分担一点生活压力,因为在她心目中,儿媳妇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早在儿子王凯读大学的时候,郭晓英就有想把儿子送出国的想法,而那个时候,儿子在大学交了个女朋友。“我那个时候就想,如果因为出国将两个恋爱中的年轻人拆散,肯定于心不忍,但让儿子出国又是我的宿愿,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郭晓英想了一晚上,决定自己出资让儿子和女朋友一起出国。
“别人都说我傻,还是男女朋友关系,就出钱给女方也留学,万一他们分了呢?这钱不是打水漂了吗?但我当时没有多想,因为我觉得只要是儿子喜欢的人,我也要对她好,不管她将来会不会做我的儿媳妇,她都是我半个女儿。”郭晓英说自己的思想比较前卫,在儿子和儿媳妇出国的两年里,她并没有担心两个人的关系,而是希望他俩在国外都学有所成。
结果没有让郭晓英失望,两年后两个人回国,都进了苏州的大公司工作,后来儿媳妇还一个人做生意,将生意打理得红红火火。现在回忆起来,郭晓英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正确极了。“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儿媳妇对我也特别好。”郭晓英说,每次两个人相见,总有说不完的话,每次出门逛街,儿媳妇都要买好吃的、好穿的让她带回绍兴。
“我一直都盼望有个女儿,所以很久以前就想,无论儿子最后娶了谁,我都要好好待她。”郭晓英将儿媳妇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儿媳妇是福建人,原来在绍兴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也没有朋友,郭晓英就把她带在身边,领着她到处玩,给她介绍绍兴的风土人情。
“我亲家也就是儿媳妇的妈妈去世得早,她就说我就是她的亲妈妈,我也高兴,白捡了一个女儿。”郭晓英笑呵呵地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是“婆媳经”。但作为婆婆,要通情达理,不能对儿媳妇过于苛责,尤其是在对待她的老公自己的儿子身上。只有性情相通的婆媳,才能更容易好在一起。“本来双方就是爱着同一个男人,虽然一个是爱情一个是亲情,但就是因为爱,所以应该更加亲近,为何要不合呢?”
作者:高建峰 编辑:高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