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苏轼《赤壁怀古》用普通话朗读缺少韵律改用绍兴方言吟诵竟然押韵工整

2017-04-10 15:28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自从《中国诗词大会》大热荧屏之后,大家对于诗歌的热情就被点燃了,从诗歌的创作到诗歌的朗诵,貌似就在一夜之间,古诗词进入了我们生活中。

就在不久前,演员陈小春的一篇微博让粤语跟着火了一把:他发长文正面硬“怼”不尊重粤语的网友,并列举许多唐诗宋词都是依粤语发音所写。而翻开中国古代汉语的浩瀚天地,你不难发现,其实绍兴方言在古代汉语中的地位也不低。绍兴方言在古代诗词中的诵读地位,相比其他的一些方言更具有优势。

绍兴方言古汉语词汇保留多

对于绍兴方言的定义,很多人把其归类到吴语中。

不少古汉语专家表示,以绍兴方言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可谓是中国诸多方言中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古代的声调系统和许多中古时期的读音。充分挖掘绍兴方言的这种优势,合理利用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诗词讲授过程中用绍兴方言来吟诵,能使学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音律之美,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的王敏红教授是古代汉语方面的专家,她对于绍兴方言的一些语音特征研究得比较透彻。她说,绍兴方言有一整套全浊声母,无舌尖后音,韵母以单韵母、鼻化韵、入声韵为主,不分尖团、不儿化,韵味有n、ng,但却不作为辩声之用,声调保留了古四声,各分阴阳。

“这些语音特色,让绍兴方言厚重质朴、响亮清澈而又和谐协律,成为特色鲜明、韵味无穷的绍兴话。”她说,因为绍兴话有这样的特色,所以用绍兴方言创作的越剧、绍剧、莲花落一直以来被各地人士喜闻乐见。

另外,王敏红表示,绍兴方言中还保留了相当多的古汉语词汇,大量的绍兴方言都可以在古汉语中找到本字,不但字形、字义相同,就连读音也相同或接近。“杭大的吴子慧教授就曾著述《绍兴方言本字考》,文中考证一百一十余个绍兴方言本字,都从古代韵书《广韵》《集韵》中找到根据,很多原本被认为的‘土语’,在古代其实是‘雅语’。”她说,比如绍兴话中发怒叫“发懠”(音“极”,入声),这个“懠”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天之方懠”。毛传:“懠,怒也。”

王敏红表示,由于绍兴方言中的这些古汉语特征,所以现在去研究某些古汉语,就可以倒推着用绍兴方言去研究和考证,这也是目前古汉语研究的一种途径。

读古诗词绍兴方言更加押韵

在说起古典诗词朗诵时,首先要理解的是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平仄押韵,这也是现代人创作古典格律诗中最觉得为难的地方。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沈约的“四声说”,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重大转折点。他提到宫与羽,低与昂,浮声和切响,轻与重的时候,都运用了相对的两个概念,简单地说是扬与抑,其实就是平仄。沈约提出的“四声说”及区分平仄两类的“四声两元化”对后世的诗词创作影响深远。魏晋的永明体诗、唐诗、宋词的创作中,讲究平仄格律都建立在沈约的“四声”和“四声两元化”理论基础之上。

采访中不少人对于古典诗词的朗诵都有着疑惑,为何本来应该押韵的唐诗宋词,读起来就是那么别扭,有的根本无法从诵读上体现这些诗词的韵律之美。对此,王敏红说,现在的普通话的音调系统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在普通话音调系统中“入声”是没有的。现在把普通话的声调四声转化成诗词的平仄声时,一般都是把阴平、阳平归类为平声,而把上声、去声划到仄声。这样的划分,很容易出现平仄错位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诗词在吟诵时会出现平仄不符合格律的情况。

“但有些诗歌假如用绍兴方言去诵读,你就会发现平仄格律是非常规范的。”王敏红举例说,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但“国”在普通话中读第二声,属于平,而用绍兴方言读,就是入声字,那就是仄,这样就符合了诗歌的固定格律了。

柳宗元的《江雪》最大特色是押的入声韵,用普通话读,却无法体现这个特色,但用绍兴方言去读,就完全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入声韵。杜甫的《佳人》押的也是入声韵,用方言读起来能很好地体现格律之美。有人曾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没有韵律,读起来很是杂乱,是不是苏轼在填词上不讲究韵脚,但假如读者用绍兴方言读这首流芳至今的名词,就会发现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都是押得比较工整的。

她说,这样的情况很多见,许多用普通话无法体现的格律,在用绍兴方言吟诵时,能直觉地判断出诗词的平仄。

而且,绍兴方言的优势还不止保留了沈约的四声系统,我们习以为常的绍兴方言中许多字的发音与普通话不大相同,重要原因是绍兴方言中残留着中古时期古音的痕迹,这对我们辨识诗词中具体所押之韵特别有帮助。

绍兴歌谣古代汉语踪迹可寻

歌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歌谣以古代越歌为源头,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可以找出不少古汉语的蛛丝马迹。

越谣在语言风格上比较趋向于质朴、自然、通俗、幽默、口语特征明显,修辞手法上也很生动,在这两个特色之外,绍兴歌谣音韵流畅和谐,朗朗上口。

王敏红说,歌谣要传颂流传,首先音韵上就应该押韵或顺口,而绍兴歌谣大多使用绍兴方言押韵,这些押韵的规则由于保留了古汉语的读音特色,所以有些绍兴歌谣读起来的韵律之美不比那些格律诗要差,有的因为描写的都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显得更为容易流传。

另外,她指出,在绍兴的歌谣中,还保留了许多流传于清末的俗语,这些俗语在现代的绍兴方言中已经很少使用或者基本不使用了,但却以歌谣的形式保留了下来,这是研究绍兴俗语很有价值的材料。

作者:记者 王敏霞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