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昌经验:小县城大智慧

2018-06-01 09:2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永久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成就展示馆落户新昌。记者 张亮宗 摄

昨日上午,新昌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受到表彰。当日是“新昌科技日”,新昌是全国唯一一个设立科技日的县。

“新昌,因创新而新,因改革而昌。”新昌街头,这条醒目的标语,生动地诠释了新昌创新发展的秘诀。

正是创新,让新昌县一次次出现在了国家级科技创新的重要场合。今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新昌再次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域代表参加大会。一个山区小县,能获得这样的殊荣,充分显示了新昌不容小觑的区域创新实力。

一个日子

新昌创新驱动的经验,真正引起广泛关注,始于2014年。当年,新昌县正式成为省级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新昌被省里寄予厚望:在试点5年后,为全省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出一套经验,推广到全省。时隔2年后,新昌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省仅2个市、2个县)。

衡量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指标有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统计显示,2016年,新昌县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4.29%,预计2017年比重保持在4.3%左右,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的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85件,居全省各县、市(区)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81.1%,新产品产值率占47.4%。

2016年5月31日是值得新昌人铭记的日子。当天,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新昌作为唯一的县域代表作典型交流发言,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报告新昌创新发展工作。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新昌从2017年起,把每年5月31日定为“新昌科技日”,每年这个日子,新昌会定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奖励科技创新人才。

一种定力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新昌对政府的定位是当好“店小二”,不当“管家婆”。党委政府一直把服务企业当作工作重点。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各做各自擅长的事情。

新昌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创新驱动领导小组,每周研究创新改革,每月协调推进工作,多年来已形成了一个传统:坚持创新的思路不因主要领导换而换,而是一届接着一届干。同时,该县还组建了科技指导员、企业科技首席执行官、企业科技联络员三支队伍,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推进和信息反馈回路。

县域科技资源的分配问题,一直是国内的一个难题。新昌先后密集出台了10多个创新驱动方面的文件,优化科技投入产出相匹配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的倾斜力度。这些扶持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40个亿的社会资本。

如今,新昌县已拥有销售超百亿企业3家,上市企业9家,总市值超过1700亿元。此外,还培育了一大批全球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

在良好氛围的引导下,多年来,新昌的企业始终把心思放在实业上。龙头企业“浙江医药”20多年来没有投资过一笔房地产,利润全部来自主业,成为浙江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第一位。来自金融业的统计,新昌2017年的银行贷款不良率仅0.59%,为绍兴市最低。

一种精神

新昌企业在创新上十分舍得投入。在新昌,这几年新盖的大楼最好的都是企业的研究院;收入最高的也是科技人员。目前,新昌企业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成投运。新昌已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梯队培育机制,把研究院建在企业,把人才留在企业。新昌企业实施了开放型研发布局战略,在智力富集地区设立异地研发机构,建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异地研发中心32个。在杭州滨江区、浙大紫金众创小镇,政府主导设立了两个新昌企业研发基地,助力企业借智出航、借梯登高。

新昌企业浓厚的创新文化,远近出名。“一流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文化作支撑”,已是新昌企业家的共识。如浙江医药奉行的人才“来去自由”理念、万丰集团的“野马精神”、新和成的“老师文化”等企业文化,凝聚着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产生了吸引人才的“乘数效应”,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绍兴各区、县(市)都在学习“新昌经验”,“比学赶超”氛围越来越浓。2017年,绍兴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4,科技成果转化指数位居全省第3,并被列入全省唯一市级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

作者:记者 王旭东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