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昌千柱屋225年后首次大修

2017-10-27 09:1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83岁的张菊钦坐在新昌县羽林街道拔茅村的自家厨房里,阳光从工人正修缮到一半的房梁上倾泻下来,晒在他身上。张菊钦在张家千柱屋生活了80多年,就盼着修缮的这一刻。

73岁的张颖中,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孝达之子,退休前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此刻他正坐在张家千柱屋和朋友们喝茶。16年前,他和父亲曾多方奔走希望修缮家族祖屋,并自筹资金155万元修缮了老屋。“父亲在世时一直希望能修缮新屋,现在终于如愿了。”张颖中感慨地说。

新昌千柱屋终于大修了

10月22日,在动工2个月后,新昌千柱屋举行新屋西大房上梁仪式。

新昌千柱屋位于新县羽林街道拔茅村,清乾隆五十七年间(1792),由张功丙建造,整个宅院由“上间”“老屋”“新屋”“书房”等四处组成,因屋有千柱而得名。千柱屋里各个家庭相对独立,廊檐却相接相合,像一座微缩的城池,走遍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2006年10月,老屋与2002年7月已经确定为新昌县文保点的新屋合为一处,成为新昌县文物保护点。如今修缮的是建于1792年的“新屋”。

曾花155万元修缮老屋

张颖中的父亲张孝达,是数学教育家,参与编写了不少中小学数学教材,参与审查的第六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1986年秋季开始供全国中小学生使用。

张孝达从小在新昌千柱屋老屋长大。1953年,张孝达带着全家去了上海,后来又到了北京。

1998年,张孝达带着全家人一起回到新昌县,发现千柱屋“荒废了”——四周的新房不断蚕食,书房被拆了,新屋前的两口池塘也没有了……当时,张孝达年事已高,奔走修缮的事情就由儿子张颖中来办。

1999年,张颖中向有关部门提出重修老屋申请,以后连续申请了8年,2007年,申请终于获得通过,按照原貌重修工作正式启动。当年年底,修缮工程完成,修缮花费的155万元都是张孝达和子女们筹集而来的。

看到修缮后的祖屋重现当年模样,一些外迁的张氏子孙也陆续迁回,张颖中每年都会回到新昌住上一段时间。

让千柱屋成为传承文化的媒介

修缮完成之后,新昌千柱屋老屋重新焕发生机,但仅一房之隔的新屋却不断遭受侵蚀……

“我们也想修缮,但是新屋的体量太大,无能为力。”张颖中说,令他欣慰的是,新昌文史界的专家们也积极行动起来。2015年,张颖中和新昌文史界的专家们一起开了一个研讨会,商议的就是如何保护千柱屋。

2015年,经过多方奔走,千柱屋所在的拔茅村争取到了100万元修缮基金,加上张氏后人和住户自愿筹集的35万元,今年8月,启动了里进屋面及连廊抢救性修复工程。

张颖中表示,希望修缮后的千柱屋能成为教育、旅游、研讨基地,成为一种社会资源,发挥它的功能。

作者:记者 潘晓林 俞颖颖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