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春运记忆:乡愁曾是一张火车票

2019-02-03 14:36

来源:新华网

这是二十世纪50年代,人们在北京站售票窗口买票。

为了团圆,年复一年,中国人奔波在春运的路上。乡愁曾是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连通着千万人的他乡与故乡。

新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常备客票(硬板票),需要手工加注乘坐信息。售票员卖票就像“抓中药”,票箱里的小格子对应着不同的车票,售票员用日期机在车票上印上日期,贴上座位号,打着算盘计算价格。那时候售票速度慢,差错率也比较高。1997年,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正式投入使用,从“做手工”到“敲键盘”,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2008年,蓝色磁介质票开始出现,自助验票闸机投入使用后,乘客可自助刷票进站。2011年,网络订票业务的开通大大简化了购票流程。如今,无纸化的电子火车票已开始推行,乘客可以“刷脸”乘车。未来,有形的火车票或许将成为历史。

“票”总是那么牵动人心。小小火车票折射出春运大变迁,映射出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新华社发(北京站提供)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