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减负,如何才能让家长“买账”?

2019-11-03 10:2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编者按:减负不是新话题,但每次有新文件新措施出台,总能引起新一轮争议。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对“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等减负措施的强烈吐槽,引发大批家长共鸣。浙江省也于日前公布了一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相关内容引发热议。原本旨在为孩子减轻负担的改革举措,却遭遇了一批家长的“不买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怪象,又该怎么破?

“家长已疯”击中减负痛点

  “南京家长已疯”,虽有些过分夸张或情绪偏激,但个中的家长焦虑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应当引起教育部门及全社会的理性关注与深度反思。

  是南京家长不赞成学生减负、不接受素质教育?非也。在小升初、初升高及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别的学校别的孩子都在做作业、拿高分、争名次,自家孩子却“无所事事”,如何能有学业好成绩、考试竞争力?这难免会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焦虑不安、心理失衡。

  透过《南京家长已疯》一文中“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的偏激话语,人们可以看到家长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正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只可惜这种“德”“体”的发展却被与“学渣”划等号。这实际上折射出“唯分数论”的惯性心态:在举国考试的大环境下,素质教育会不会影响学业成绩?缺乏省一级乃至国家层面的统筹安排,由个别地方单兵突进的减负,会不会让这些地方的孩子吃亏,在考试竞争中落于下风?

  由此解读,确保减负举措落到实处,绝非只是对作业数量、考试次数、学业名次等做简单减法或“一刀切”取缔,而是需要系统规划、统筹安排、制度规范,消除社会焦虑。比如,构筑减负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完善厘清减负的概念寓意、范围边界,对违规行为实施显性列举,明确惩戒措施;以日常监督取代突击检查等。同时,也需要家校的密切配合与相向而行。(张玉胜)

落实减负需要家校配合

  作为老师兼家长,我是非常认同“深夜不作业”的。“深夜不作业”设置了家庭作业的时间底线,明确在健康作息与作业操练之间的价值选择,明确在整体学习效率与作业“多多益善”之间的清醒判断。这一举措与过去强调作业总量的减负规定相比,是一种发展与创新。

  但这是迫不得已的创新,是对教师课堂效率与作业布置的倒逼,也是对家长群体传统意识“完成作业为第一要务”的挑战。“深夜不作业”的规定无疑是好的,但光有规定远远不够,这需要学校去执行,也需要家长的认同。如果能够做到“减负不减质”,大家自然乐见其成。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方面,任课老师对于自己任教的学科都会觉得很重要,自然会布置一定作业;另一方面,老师布置作业是依据教学任务来的,却不知道其他老师布置了多少作业。要控制总的作业量,布置作业时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老师先得有个统筹安排。如果到点了,很多同学不能完成作业,“深夜不作业”难免变成空话。对于家长而言,假如到点了,孩子还有作业未完成,内心是否会愿意签字证明孩子到点未完成作业?实际上,大家都应该把眼光放远些,如果因为一时的分数高低而放弃“深夜不作业”,就会让减负落空,让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都无法得到保障。

  常说“有效才是硬道理”,要保障孩子充分睡眠,必须从长计议,规定背后要有配套措施,从教材到考纲都要有所调整,才能不走“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老路。(徐振宇)

让家长相信减负能增效

  孩子晚上熬夜做作业,清早睡眼惺忪出门,哪个家长不心疼?可为啥很多家长对减负还是“不买账”?作为一名教师兼家长,笔者以为原因有二:一是跟风心理作怪,周围都是孩子苦读书的氛围,担心自家孩子不跟上会掉队;二是对减负成效如何,感觉内心没底。而几重因素累积起来,就造成了一种本能的焦虑,“现在不吃苦,将来要吃苦”,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给孩子施压。

  故而,要让家长响应减负,教育单位一定要通过种种努力使家长相信“减负不减质”。减负的初心是让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充沛的体力,从而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说到底,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率如何,除了身体因素之外,孩子的主观态度影响很大。倘若学习负担过重,孩子身心俱疲,就可能打心底排斥学习,那样,时间熬得再久也没多少作用,而越是这种情况,家长越是焦虑,事情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如坊间传言的那般,“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事实胜于雄辩。学校不妨广泛征求意见,将拥护减负措施的独立编班,家长若不放心,可以鼓励学生给家长写下“军令状”,保证在校期间专心听讲,争分夺秒开展有效学习——如果家长能支持减负,想必学生也能满心欢喜地积极学习,兑现承诺,在这个基础上,校方再作积极跟进,隔段时间后将孩子成绩作一个横向、纵向的比较。假如减少培训、减少作业对学生成绩没明显副作用,甚至还能促进学习成绩向好,家长省钱、孩子省力,何乐而不为?  (冯海燕)



作者: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