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补齐“三农”短板 提高“金扁担”成色

2020-06-03 15:54

来源:大河网

“我想这个目标也在实现中。‘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谈到记忆深处陕北老乡期盼干活能挑着“金扁担”时表示,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下,农业对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存的当下,稳住农业就稳重了“基本盘”。而要稳住农业,必须补齐“三农”中存在的短板。

首先要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的短板。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速度加快,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老旧,甚至空缺,导致粮食生产还主要处于“望天收”阶段,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阻碍了当地“三农”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在完善农村基本交通设施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在通过数字化推动农业节约高效用水的同时,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化体系,彻底打通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和“断点”,形成顺畅的闭路循环,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要补齐科技转化应用的短板。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农业的科技含量直接决定着农业发展的质量。而在广大农村,大部分农民多为中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农业科技认识不够,加上农业科技产品的投入相对较大,在看不到成效的基础上,他们不会轻易接受这些新事物,让农业科技转化应用遭遇尴尬。因此,要在加大农业科技研究的同时,创新“研、产、销”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科技化模式,让科研单位根据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缩短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链条,提高农业科技利用率,让农业生产更有底气,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要补齐人才资金短板。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更离不开人才和资金支持。从现实来看,务农人员老龄化渐趋明显,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受限,最终导致农产品结构单一,影响农业发展。一方面,农业发展前程无限但活力不足,急需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由于大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一些有资金和眼光的务工人员开始出现返乡潮,一些大学生也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如何让这些人留在农村发展,成为补齐人才资金短板的关键。各地要根据实际制定引导扶持政策,并形成长效机制,鼓励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多领域发展,多链条生产,用新的观念理念弥补历史遗留下来的农村产业结构短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一直寄予厚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夯实“三农”基础,中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补齐“三农”短板,提高“金扁担”成色,高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也能更快更好实现。


作者:老车新辙编辑:王颖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