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绍兴,正是江南小满天。桃花谢了春风,小荷未露尖角,一片浓郁的碧绿之中,簇簇新绽的榴花如跳动的火苗,散发初夏的光彩。
流水人家,灼灼红花
走在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上,放眼望去,两旁整齐的行道树大多是清一色的高大乔木,很少能看见石榴花的倩影。
可当你拐进公园,钻进街巷,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小桥流水之畔,粉墙黛瓦之间,火红的石榴花从木窗棂探出头,在屋檐边摇曳生姿,把绍兴人的生活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绍兴人爱石榴花,可不只是因为它开得热烈。陆游曾在《重午》里写 “叶底榴花蹙绛缯,街头初卖苑池冰。世间各自有时节,萧艾着冠称道陵。”说的就是当枝头的石榴花如红绸般艳丽,就预示着端午将近。
每到这时,老绍兴人就开始忙活起来:有意趣的会折几枝新鲜的石榴花插在青瓷瓶里,摆在堂屋当装饰;巧手的阿姨们还会把石榴花纹样绣在香囊上,配上艾草、雄黄,给家里的孩子系在腰间,图个平安吉祥。
在绍兴,石榴花不仅是初夏美景,更是生活的仪式感,把人间凡事都渲染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花影绰约,青藤斑驳
唐代诗人韩愈曾写道:“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花不仅有生活之美,更兼具文人风度。
在绍兴,说起石榴花,就绕不开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据《山阴县志》记载,1521 年徐渭诞生于此,父亲徐建在院子里种下的石榴树。当年徐渭正是在此挥毫泼墨,写下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抒发毕生才华不遇、壮志未酬的慨叹。
这棵树,曾看过徐渭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也陪过他晚年的孤寂苍凉。历经岁月风霜,树干早已布满斑驳裂纹,可枝干仍旧坚韧,每到五月必有新枝勃发,有新花绽放。
如今的人们来到青藤书屋,仍可看见当年那棵石榴树静静伫立在庭院西南角。
在绍兴,石榴花不只是花,它是老街坊窗台上的烟火气,是文人诗词里的墨香,更是古城千年文脉里,一抹耀眼的红!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尉立丹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