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千年古城塑新韵

2024-09-29 09:24

来源: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绍兴着力推动古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蜕变,不断焕发新活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绍兴文物古迹破败不堪,政府启动大规模重点历史建筑普查和修缮工作。1978年至1981年,陆续修复了大禹陵、兰亭、大通学堂、越王台等古迹古建,并在此基础上划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共35处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绍兴的文物古迹开始走上依法保护新阶段。

(蔡元培故居 图源:绍兴古城)

1982年,绍兴被列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此后10余年,持续修复(扩建)了包括王羲之故宅、蔡元培故居、沈园等在内的一大批古城内文物古迹,为实质性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夯实基础。

1998年至2011年,绍兴先后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两轮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一城八街区”的空间格局,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利用模式。

进入新发展阶段,古城保护利用开启“加速度”,开始从“物质化”向“非物质化”转移,从过去的点线面逐步推进,向全域纵深发展演进。2018年,完成《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总体城市设计》,确立古城“一城一桥三故里”的发展框架。2019年实施《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以立法手段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性构建“四个一”古城保护利用工作体系,倾力打造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气派、江南特色的世界级古城。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近年来,古城内11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居民3.3万户,完成历史街区提升6万平方米;全域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街巷社区环境整治,内河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标准。

(徐渭艺术馆 图源:绍兴古城)

文商旅融合发展。在重要文脉节点成功打造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北纬30°展示馆等文化地标,重塑鲁迅故里、书圣故里、阳明故里等重要IP文化肌理;建设运营“小吃、茶饮、酒吧”三条特色街区,提档升级同心楼、震元堂等一批老字号;创新台门招商模式,推出缪家台门、李家台门等首批10个台门,实施“古城青年创客”计划,累计招引516家创客入驻古城,进一步加速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古城申遗提速。去年8年,“绍兴历史城区”遗产项目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绍兴人延续30多年的申遗梦迈出实质性一步。今年7月,绍兴古城申遗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关乎申遗成功的关键因素——考古,也在今年取得巨大成功,其中绍兴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战国时期越国的大型建筑基址。

一座风光无限的古城,承古纳新,赢得世界瞩目。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裘玮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