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首次提出以来,热度不断攀升。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
全国两会闭幕后,省委、市委迅速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
在这条新赛道上,绍兴企业图强争先、勇立潮头,用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去“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振翅高飞的先机
今年开年后,万丰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飞机装配车间内火力全开:一批“钻石DA40”飞机加紧安装和调试,订单已排到了两年后。
眼下,“低空经济”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我们正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产业链,积极推进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无人机的研发制造。”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滨说。
作为全球汽车轻量化金属部件的知名制造商,万丰集团是如何切入航空赛道的?
其实早在万丰集团“十二五”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万丰集团创始人陈爱莲就提出:产业布局要基于“大交通”概念,在交通领域快速进行国际化并购。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逐步开放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陈滨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商机,断定“低空产业”会是一个更大、更有未来的市场。
“机会抓得准,才有可能比别人走得更快一些、更稳一些。”2014年6月,万丰集团成立航空项目组,花了一年时间,考察全世界优秀的通用航空企业特别是飞机制造企业。他们发现,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看到机会就早早动起来。万丰集团通过跨国并购,将世界通用飞机制造的领导者“钻石飞机”收入囊中。
人才是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基础。从2018年起,万丰集团陆续派出员工前往加拿大、奥地利进行相关培训,积累了一批通用航空先进制造技术骨干。
看得准起得早,才能振翅高飞。如今,万丰拥有18款机型和4款发动机的全部知识产权,形成了以飞机整机以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核心,集机场管理、通航运营、航校培训等于一体的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我们抢抓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力争实现通用飞机的新增市场全球占有率第一。在国内,万丰航空将打造1个总部、4个飞机制造基地、7个交付中心,还有2个基地正在谋划选址。”陈滨说,万丰要为改变人类出行方式提供更好的方案,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分秒之中的良机
这两天,位于绍兴滨海新区的浙江华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项目现场,数台打桩机正在紧锣密鼓作业,再过不久,这里将建起一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智能数字化工厂”。
这两年,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不仅是绍兴,整个长三角汽车产业零部件企业的招商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新招引、新建设、新投产的汽车零部件项目中,新能源的比重不断扩大,华晨年产10万台氢能动力总成及200万套轻量化结构件项目正是滨海新区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6亿元以上。
“只有不断自我革新、自我突破,找到利润空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公司汽配事业部总经理谢国军告诉记者,这两年,行业内的价格越来越透明。为了确保在新赛道上的优势,华晨进行了一系列变革。
通过招兵买马,华晨不断扩充核心技术团队力量。与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分4个批次安排技术人员前去交流学习。从技术研发上,突破原先的奖励机制,给技术人员打造更大的研发空间,促使技术创新,改进工艺。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从原先2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50多人。
与此同时,公司还启动机器人设备生产,在分秒间提升利润空间。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更新速度都很快,在这个赛道上,我们不仅是和同行竞争,更是和时间在赛跑。只有不断在人才和技术上变强大,才能一直站在标准之上,为公司产品赢得良机。”谢国军说。
危机之中的新机
走进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套特殊的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去年公司刚刚引进的散纤维染色生产设备,目前国内拥有此类技术设备的企业屈指可数。
“这套设备,可以为我们每生产一吨彩色纤维,至少节省80%的水。”公司负责人陶华冠说,去年下半年,经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认定“色纺散纤维连续式染色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的“卷”不仅仅来自行业竞争压力,更要紧跟不断刷新的行业标准。
压力面前,国周选择“换道超车”,通过差异化路线,打造一条从纤维到纱线再到面料的完整生产线。彩色纤维正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
“纺织行业是绍兴的传统行业,越是传统产业,越要创新求变,这就要自己打造一条赛道,自己有核心技术、有完整的产业链。”陶华冠说,早在2019年,公司就建立起首个纱线领域的省级企业研究院,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同时,与浙江乃至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密切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
“这是一个不断被科技重新定义的赛道。市场竞争越是激烈,客户越注重产品质量,我们在求速的同时更应求稳。”在陶华冠看来,对他们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来说,必须更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目前,国周染色纤维已涵盖绝大多数纤维品类,超500种颜色各异的彩色纤维现货大卖场已初步成形,客户可以通过色卡直观感受公司产品的色彩和质量,从而快速、准确地作出选择。
这几天,国周新上的新材料全产业链智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吨新材料全产业链智造产能。
“到时候这里就会是一个真正的智能化未来工厂了。”陶华冠说,老一辈企业家时常叮嘱他,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在危机中寻找新机,“无论在哪个赛道,能赢得顾客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周梦琪 俞帅锋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