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民之河!电视片《通江达海 运济天下》背后的故事

2023-09-23 08:25

来源: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2014年,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段则是浙东运河的最前身和核心段。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曾多次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指示,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金秋时节,天朗气清。浙东运河文化园静静地伫立在和煦的秋风里,聆听着千年运河生生不息却依然欢快的吟唱。浙东运河博物馆序厅大屏上,一部介绍浙东运河的电视片《通江达海 运济天下》正在播放。

这部时长两分半钟的宣传片,正是由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影视公司拍摄制作的。

关于大运河的电视片,之前已经做过很多,从央视到省市级媒体,从国内到海外新闻机构,涵盖纪录片、音乐片、微电影、短视频、抖音等多种表达方式。但处于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侧重点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何“破题”,在最短的篇幅里,最大程度地提炼出大运河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这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第一个挑战。在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摄制组十余次汇同全省水利、海运、展陈、文保等方面的顶尖专家学者进行探讨,经过反复磋商,几易其稿,最终定下了“以时间为轴,以文明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故事主线,生动展现大运河的千年神韵、沿线风采、风土人情以及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整体辨识度”的创作理念。

拍摄正值盛夏时节。摄制团队不顾天气炎热,奔赴运河沿线各地,对相关历史遗存、水利工程、社会人文、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而细致的调研和拍摄。在运河园,面对西晋会稽内史贺循的雕像,摄制组集体以静默的方式表达敬意。正是贺循,主持疏通了西兴运河,实现了会稽通江达海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会稽的对外交流,为后来的晋室南渡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人南迁与多民族融合创造了交通条件;在宁波庆安会馆,这座落成近200年的中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砖雕艺术,题材广泛、布局严谨、刀法精细、人物生动、层次丰富,令摄制组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深深感叹当年那些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在上虞段,摄制组紧急联系了一位当地的水利学者,他不顾年事已高,推掉了即将参加的一场重要会议,执意带着摄制组走访了多处沿河路段……

配音,是以声音重塑的艺术。不同内容、类型、风格的片子,在配音的韵味、情调、吐字用声、表达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少差异,可形成不同的表达样式。为了寻找合适的配音演员,摄制组在浩如烟海的音频库里四处求索,编导反复“磨耳朵”,最终找到了现在的配音演员,声音浑厚而深情,切合画面和音乐细致地描绘、真挚地抒情,很好地突出了千年运河的厚重感,形成浑然一体的意境美和整体和谐的诗意美。

在展陈阶段,为了更好地突出观影效果,创作团队与布展专家希望通过空间、场景、色彩、装置的布置,将亮点区域与其余展示区域表现出反差感,以此突出亮点区域。根据这一思路,展陈时对地屏画面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造——把地面设计成奔流不息的河水,墙体则宛如河水泛起的涟漪,以“水”元素呈现出别样的空间体验,既寓意着千年运河的生生不息,也使“水中”的电视片犹如被潮水高高扬起的珍珠,璀璨夺目,华光熠熠。

《通江达海 运济天下》以鲜活典型的例证和通俗生动的表达,将内涵丰富的大运河文化条分缕析地介绍给观众,使概括性的文化符号具象化,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通江达海 运济天下》制作团队:

监制:杨颂周 魏建东

策划:单滨新 王存瑞 朱正浩

编导:魏璐芳 韩燕君

摄像:林  斌 李俊奇 邱冠瑜

统筹:崔青青 徐  琦

制作:赏书丰

支持: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