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加快迈向四个全国10强系列述评③:城市进级

2023-08-11 15:37

来源: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城市进级”新目标:到2026年,网络大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吸引力、宜居度、舒适度持续提升,城市能级显著提升,成为融杭联甬接沪的枢纽型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5%,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地级市“10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持续放大经济区位、山水资源、人文景观优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环境,我市正锚定城市进级目标,以“五创图强、四进争先”为抓手,着力打造发展好、生活美、环境优的江南水乡新典范。

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位于柯桥区钱清街道的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光电信息产业片,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其中豪微科技计划建设的7幢厂房已有6幢主体结顶,最快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昔日的纺织重镇,正在成为融杭新城。

跳出绍兴发展绍兴。今天,这片领风气之先的改革创新热土,已经站上了新的起点,必须进一步发扬优势、再塑优势、放大优势。



“全会报告明确,深化融杭联甬接沪,健全跨区域合作开发新机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杭绍临空示范区绍兴片区、诸暨创新港(海归小镇)、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等项目的谋划实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纵深推进“融杭联甬接沪”的坚定决心。

“截至目前,已签约引进豪微科技、半导体光罩、芯链半导体材料等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340亿元,其中9个产业项目已动工建设。”柯桥区委常委、杭绍临空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川表示,将坚持边筹建、边谋划、边建设,争取“一年一个样,三年变新样,五年大变样”。

外畅,还要内联。如此,才能更有效实现空间治理,提升城市张力。

7月26日,绍兴地铁2号线开通运行,10.8公里线路贯通镜湖新区和袍江新区。



5天后的7月31日,大禹快速路、绿云高架路(城南大道至山阴路段)、山会高架路(遵义河至梦享城段南幅高架桥)正式通车,“日”字形的二环智慧快速路网基本成形,千年古城迈入高架新时代。



项目建设如风疾驰的背后,是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急切追求。来自市网络大城市建设专班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全市首批21个功能节点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82个重点片区已有72个片区完成了详细规划编制,65个片区完成了城市设计。今年重点推进绍兴棒球未来社区、柯桥区光电信息产业片区、新昌东门如城等56个片区建设,因地制宜突出公共交通、科技服务、公共设施、产业集聚、文旅特色等开发导向,支撑“一核六心多节点”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城市发展“先行官”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开足马力。“评价城市能级,除了GDP、城市人口,另一核心指标就是交通路网的畅联度。”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何建说。



上接第1版 今年,计划建成完工11个综合交通项目,除已开通的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还有甬金铁路绍兴段、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绍兴段主线、527国道嵊州甘霖至长乐段工程等。“我们将按照谋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成熟落地一批的原则,滚动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市域30分钟、杭甬30分钟、上海60分钟通达的交通圈,助力城市强网联网。”何建表示。

塑造乡村振兴新风貌

“路有点野,但风景真的美”“这里值得再来”……这个夏天,诸暨市赵家镇宣家山村的走马岗徒步路线登上了小红书,众多知名户外博主更是在亲测体验后好评如潮。

大批登山、探险客的到来,让曾经阻碍赵家镇发展的崎岖山路,变成了生机勃发的共富路。宣家山村及附近村民争相发展民宿、农家乐,开出店铺销售香榧、樱桃、茶叶等土特产,实现了家门口创富。“游客多了,我们这里的农家乐一年能赚20万元左右!”昊昊山庄负责人何琳欣喜地说。



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全域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大力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闲置农房激活重大改革,推进停车场、星级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绍兴许多镇村发生了美丽蝶变。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7万元,列全省第3位,是20年前的8.03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67,连续10年缩小。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完整的现代化。如今,自觉担负“勇当排头兵、勇闯新路子”使命任务的绍兴,对统筹城乡发展也有了新目标。全会报告提出,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绍兴样板。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当城镇化率进入70%以上的更高阶段后,城镇化的主要目标不再是简单地提高城镇化率,而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绍兴实施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正当其时。

贯彻全会精神,我市将持之以恒深化“千万工程”,以“和美越乡”为建设品牌,以“党建引领、五强三创”为工作载体,通过全面推进乡村风貌强、产业强、融合强、共富强、善治强,全域创建“和美越乡”示范村、示范片区、示范县(市、区)。目标是到2027年底,和美乡村建成率达到9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乡村振兴样板区基本建成。



“增收共富,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是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另一方面是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这是接下去我们要抓的工作重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建勇表示。

到2022年,我市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行政村,但怎样进一步“撑起腰杆”,对于很多村庄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村庄来说仍有困难。为此,我市将实施强村共富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发展乡村“土特产”,深化部门结对、“一镇一行”等帮扶机制;实施乡村“点亮”行动,引入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参与乡村运营。

对于农民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将持续深入实施“劳动致富、创业兴富、活权激富、惠农添富、帮困促富”五大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塑造全域美丽新图景

8月8日,在杭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传来捷报,我市喜获2022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金鼎。



这是对绍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抓好水环境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褒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主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牢牢树立生态立市、生态立县的观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20年来,绍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圆满完成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生态文明建设也要细水长流,久久为功。“全会报告提出要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擦亮‘稽山鉴水’金名片,对于水环境来说,重点是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巩固提升河湖水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实施江河安澜达标提质行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推进镜岭、三溪等水库工程建设,更好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深化完善河湖长制管理,持续推进“十江百河千溪”水美工程,打造美丽幸福河湖。



“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现代化先行、共同富裕示范的应有之义。作为生态环境部门,我们重任在肩,倍感光荣。”近期持续高温,不少河道触发藻情预警,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方林苗正带领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对亚运场馆、接待酒店周边核心水域开展水质(藻类)监测和巡查工作,落细落实亚运会水环境质量保障。

担起新使命、谋划新路径,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方林苗表示,将以更大力度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不断巩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持续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让绍兴天更蓝、地更净、山更绿、水更清。



“一个地方只有GDP、居民储蓄和财政收入等硬经济指标,跟科教文卫、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等软经济指标相互促进,才会快速发展。从2021年起,绍兴已经连续三次名列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29位,这在白热化的城市竞争中非常不易,跟绍兴健康协调、全面均衡的发展模式很有关系。”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百强论坛主席沈晗耀评价道。

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站在新起点上的绍兴,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又开启了一场新的城市进级之路——打造现代文明与江南水韵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的现代之城。

作者:记者 周国勇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