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盛夏最宜是绍兴

2023-07-23 09:21

来源:

首图 | 何雯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入伏,到8月20日出伏。

漫长的三伏天里,总有一些清凉与趣味,支撑着我们度过这个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节。从古到今,夏日吹过的“热风”不仅留存在气象记录中,也印刻在绍兴的山水、文化,以及绍兴人或诗意或市井的日常生活中。

《史记》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由于白天仍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这段时间就是三伏天。

古人认为,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所以要“伏”着,宜静不宜动。现代气象统计数据也证实,三伏天的确是一年到头气温最高的时段。

图 | 张亮宗

今年,绍兴夏季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都将比常年略偏高,且7月还出现了阶段性高温热浪。但值得欣慰的是,高温强度较去年明显偏弱。今年全市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分布在38~40℃之间,局部达40℃以上。

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创下绍兴高温历史的两个年份分别是2013年和2022年。

其中,2013年夏天创造了绍兴历史最高气温纪录:44.1℃,发生在当年8月11日的新昌。而2022年的夏天,也热得令人难忘,成为绍兴历史上高温日数最多的一年,全年高温日数为59.6天。

图 | 张亮宗

中国传统的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持续30天或者40天。为何今年三伏天又是40天?按照传统,整个三伏天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结束。由于今年从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所以中伏有20天。

图 | 章斌

如果只能在一个地方度过漫漫长夏,那么,绍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这座城市,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盛景,又有江南传统的枕河人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绍兴人,自古以来就懂得如何悠然地避暑消夏。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为躲避高温,古人纷纷把“避暑”“纳凉”作为夏季生活主旋律。

正所谓“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山中、林中、池畔、泉边、树下都是很好的避暑场所。聪慧的越人早已懂得如何为自己和家人创造风雅的“避暑空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就建造了“石室”“冰厨”用来消暑。而山峻水秀的越地,也为营造避暑山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比较典型的就是南北朝时期的谢玄、谢灵运祖孙的山居别业——始宁墅,建在上虞东山离指石山不远处的一个山岙里,“旁山带江,尽幽居之美”。由于位于河谷地带,植被茂密,又有高耸的群山遮挡阳光,还有瀑布、山溪,因此形成“夏凉寒燠”的小气候。绝佳的避暑自然环境,在谢灵运《山居赋》中有详尽描述。

越王台 图 | 何雯

祁彪佳说:“越中无处不佳山水,因此处处可为园。”纵观绍兴的那些避暑庄园,或多或少都有将自然山水化作己用的江南园林特色。尤其在唐代以后,绍兴城郊或是城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避暑园林。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化为一方方清凉小天地。

下王镇泉岗村 图 | 张亮宗

如今的绍兴饭店是“快园”遗址,乃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故居,张岱在这儿居住长达24年。曾经的快园与越王台、越王城博物馆、范蠡祠、龙山诗巢所在地西园几乎连成一体,其附近的龙山越王台下便是著名的“清白泉”所在地,是一处“不出城廓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得林泉之趣”的好地方,也是绍兴城市文脉所在地。这一带浓阴蔽日,如今依然是绍兴人夜晚散步乘凉之处。

图 | 位于绍兴市区府山公园的“清白泉

历史上绍兴曾经一城之内拥有70余处大小园林,优美的亭台楼阁甚至一度比肩苏州,这离不开造园大师祁彪佳。这位绍兴明代的“斜杠”大咖——造园大师,政治家,著名戏曲理论家,藏书家倾尽所有打造的家——梅墅寓园,以真山真水为整座园林打底,并在其中创设布局芙蓉池、玉女台、回波屿、试莺馆、归运轩、远山堂、梅花阁、梅坡等48景。寓园外三面临山,“每见霞峰隐日”,则山风送爽,清凉无比。

嵊州市眠牛弄水库水杉树林 图 | 张亮宗

《越中园林志》的作者章利刚评价祁彪佳的造园艺术说,寓园之美在于吸收了鉴水的浩气、稽山的风骨,在于与自然山水的和谐统一,它是百里鉴湖长卷中一轴令人赏心悦目的绝妙胜景,确立了稽山鉴水自然形胜的园林特色和历史地位,而这种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在苏州园林中不常见。

东湖 图 | 袁云

此外,绍兴地区的东湖、曹山、羊山等地,均有孤丘、石宕可以依附,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避暑庄园。《陶庵梦忆》里记载的曹山就是避暑胜地,明代陶氏一族把避暑山庄、藏书楼等都修在曹山之上。

而近现代的绍兴人,在沿袭古人的风雅纳凉文化的基础上,还开启了花式避暑方式。其中,防空洞成为绍兴人度过苦夏的好去处,也是市民钟爱的“纳凉宝地”。

府山公园 图 | 何雯

如今绍兴古城的地下,四通八达。自1969年10月开始,绍兴老城区先后修建了以府山、塔山、蕺山三座山为中心的人防工程,平均埋置深度约25米,总长约24公里,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2003年起,绍兴人防办将防空洞辟为市民避暑纳凉点。今年7月10日起开放的塔山人防工程和蕺山北口人防工程2处防空洞,里面休息桌椅、免费茶水、除湿机、防暑药品、报纸杂志、WiFi信号一应俱全,前来纳凉的市民络绎不绝,秩序井然。今年,绍兴地铁1号线也在6个地铁站中开设首批纳凉点,让社会公共资源愈加惠民。

炎炎夏日里,绍兴人有着自己的避暑良方,其中不乏风、花、香的诗意身影。在汗流浃背之时,一些生活中的小小夏日之趣,也能让人获得一份身心的清凉之感。

石井水库 图 | 章斌

76岁的摄影爱好者陆毓义每天早晚都会用镜头去捕捉夏日的美景。在他眼里,那些承受住了烈日的“烤验”,在炙热阳光下尽情绽放着的夏花有着独一份的美。他介绍说,在夏日盛开的花中,论既可承受高温酷暑,又能超长待机的植物,紫薇算得上是“个中翘楚”。紫薇花开,灿如烟火,花期更是从仲夏持续到中秋,盛放长达百日之久。三伏天里,紫薇花在绍兴的道路两旁或是公园里,随处可见,不仅点缀着风景,也让人为其“战高温”的勃勃生机感动。

图 | 陆毓义

若论雅致,夏季赏花离不开荷花。在西小路河沿、青甸湖公园、百花苑、陶堰街道泾口村、兰亭风景区等,越地风情与荷花交相辉映,演绎着一幕幕水乡的夏日风情。“在平水溪上村,参加过朋友用鲜切荷花装饰的溪上茶宴。”陆毓义说,脚下踩着清凉的溪水,慢慢饮茶、赏花,虽然白天山区气温也并不低,但在风雅的聚会中,大家获得了避暑的最高精神享受。

《莲舟新月图》局部

绍兴人消夏喜亲水,或是泛舟湖上,或是踏足小溪,在流动的水中寻觅一处清凉。平水江水库、五峰岭水库的傍晚,除了带着孩子去消暑戏水的人群外,还出现了一些专门带着拍摄装备前来的摄友,“重装出发”只为捕捉一幅“夏日的童话”。

图 | 优美的河白烂摊

因为拍摄绍兴风景视频曾被推上人民网的“越西航拍小能手”余芳良,每天追云逐日地记录着绍兴的“天空大片”。根据他的经验,天气越热,天空就会越美,晚霞就越发漂亮。这是副热带高压带来高温之余的“礼物”。“绍兴夏季的晚霞,配合倒影,是很有特色的夏季水乡风光。”他分享说,迪荡湖、犭央犭茶湖、鉴湖官塘、山区水库等西边视野开阔的水域,由东向西望去的晚霞都特别美,欣赏着这份大自然的“杰作”,也常常会让人忘了身在热浪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宁静。

图 | 越西航拍小能手

绍兴人的消夏之趣中,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一碗长久回甘的干菜汤,是不少绍兴人夏日餐桌上的标配。干菜加入上好的笋干,喝一大口下去不仅解渴,还能补充流汗丢失的电解质。鲁迅也曾用极具乡土气息的文字多次提及家乡的干菜,可见其魅力所在。同样,一碗自酿的杨梅烧,也成为绍兴人的夏日“特饮”,轻轻咪一口,杨梅的酸甜和绍兴糟烧的清香,便会萦绕在舌尖。

@小红书  海边的卡夫卡

盛夏时节,有人调侃“命是空调给的”,那么如果离了空调,我们的身心该去何处觅清凉?或许,宋人的夏季清净养生之道,值得我们借鉴。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院长郭航远介绍说,宋人焚香,是夏季清静养心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古代文人的养生书中,香多与静心功夫同时提及,尤其是打坐行气时,身边都会焚上一炉香。香的清芬之气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在静坐调息时,香作为辅助工具,更有助于心神集中。

艇湖城市公园 图 | 张亮宗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白居易的《消暑》,应是“心静自然凉”的最好注解。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珏/文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