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绍兴的村庄藏着“向往的生活”

2023-07-21 15:20

来源:

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往大山深处的嵊州市石璜镇雅璜村行进,沿途山色空蒙、林深竹茂。

作为“民情日记”的创始地,这里的村干部经常走街串巷,访民情、解民忧。“我们和村干部处得像亲戚一样。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跟他们说,住在村里特别安心。”雅璜村村民裘文英说。

一句安心,道出了村民们对村庄治理的认可。“千万工程”实施20年,是村庄迭代升级、重塑乡村治理机制的20年。20年来,我市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直线上升。

图为近日拍摄的新昌县镜岭镇镜岭江沿岸和美乡村。 通讯员 商帅东 摄

民主治村,讲“实话”

夏日的枫源村,溪水环绕,洁净别致。

位于诸暨市枫桥镇东南部的枫源村,是枫溪江之源头、“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这些年,枫源村坚持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村级重大事项“三上三下”民主决策机制,统一群众思想,形成“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三上三下”,即在村级重大事项收集议题环节实行“群众意见上,干部征求下”;在酝酿方案环节实行“初步方案上,民主恳谈下”;在审议决策环节实行“党员审议上,代表决策下”。

2022年6月,枫溪江枫源村段被列入浙江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推进过程中,有村民不认可堰坝的新建方案,认为没有新建的必要,还有村民对土地征用补偿方案不满意。

村民意见不统一,怎么办?枫源村按照“三上三下”原则,请群众全流程参与,积极开展议事协商,有效阻断了矛盾源头,实现零上访。

推进“千万工程”,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农民自己的事情,需要始终坚守群众立场、群众视角,重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逐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2017年7月,我市提出以“党建”统领“富裕、美丽、和谐、文明”五颗星共同发展、齐头并进,在“五星”联创基础上对标争创景区化的“3A示范村”,在农村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全面强化基层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作用,以基层党建推动各领域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五星达标村”1579个(覆盖率99.1%)、“3A示范村”197个、“五星3A”先行村48个。

以民主法治为支撑。聚焦法治乡村建设,我市积极培育“民主基础好、自治水平和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居,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1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60家,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753家。

以村社智治为蓝本。2021年以来,我市以“党建统领、兴村治社”为主线,谋划建设“浙里兴村治社”场景应用,通过事项一口归集、任务一贯到底、民情一键回应、干事一屏掌控、监管一览无余、评价一体多维,整体建立村社智治全链条场景,把基层党组织的根扎进网格、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平安护村,出“实招”

前不久,正在巡山的越城区鉴湖街道秦望村综治主任周根祥,接到指挥部的指令,赶到天衣寺水库边,劝退部分准备烧烤的游客。借助“智慧农村”信息平台,秦望村第一时间排除风险。

秦望村位于会稽山麓,山林面积16491亩,是越城区山林面积最大的村落。“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秦望村各方面都获得巨大提升,来村里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火灾发生,秦望村组建了一支巡山队伍,并在各进山口安装监控探头,织密山林安全防火墙。

近年来,鉴湖街道积极探索“智慧农村”平台建设,推动枫桥式村社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街道以强大的数据信息为支撑,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自主终端机和视联网平台实现村级事务智能化管理,形成“互联网+乡村建设+村级公共服务”治理体系,更好守护一方平安。

乡村治,百姓安。我市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平安建设。

几年前,嵊州市谷来镇竹溪村村民张大伯在自家榧林中采摘香榧时不慎摔下,伤势严重。同村村民及时救助,将张大伯送往医院,还主动帮助张大伯采摘、处理剩下的香榧青果。

“每年总会发生一些采摘事故、吵架纠纷,那时候我们几个村民就商量,是不是组织一支专门的志愿队。”竹溪村志愿队组织者黄健均介绍,基于互帮互助的目的,在当地派出所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队伍,在农忙时节组织开展林区巡逻、纠纷调解、安全宣传等工作,也会帮助有需要的村民采摘青果、联系炒制等。

“在我们的宣传下,许多村民放弃了以往风险较高的爬树采摘方式,采用布网、捡拾这类相对安全的方法。”志愿者黄雅平说。

随着乡村治理的不断深入,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被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截至目前,绍兴共有4412个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21.5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平安建设,形成了诸暨“红枫义警”、嵊州“村嫂”等一批批具有鲜明标识的平安志愿者队伍。

和美兴村,办“实事”

十里潜溪,涧流飞泻,怪石林立,是新昌知名景区之一。

然而9年前,这条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元岙村的小溪,还污浊不堪,鲜有游客。2014年,元岙村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之后,又相继修建老祠堂,改造公厕,建设凉亭、长廊等。蒙尘的明珠终于露出了美丽的容颜。

在“千万工程”推动下,一桩桩民生实事在村里落地,一件件烦心事、麻烦事在村内化解。

走进上虞区谢塘镇新戴家村,立在村口农田里的“四不出村”标语显得耀眼夺目。多年来,新戴家村一直践行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调处不出村、文化需求不出村、兴业致富不出村的新时代“四不出村”工作法,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小戴,我的社保账户好像有点问题,你帮我看看。”走进新戴家村的社区服务中心,村民陈阿姨正在窗口询问村里的专职干事戴光锋。“陈阿姨别担心,把您的身份证给我,我帮您查一查。”说着,戴光锋走向一旁的便民自助终端帮陈阿姨查询信息。

新戴家村正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版,依托便民自助终端,推出全程代办制度。同时,加强农村社区专职工作队伍建设,扩大“跑小二”队伍,由代办员代替群众跑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打造群众办事“最近家门口”服务品牌。

“千万工程”20年,造就无数美丽乡村,也为传承乡村文化、培育乡村风尚夯基垒土、搭建舞台。

在柯桥区马鞍街道国庆村,村民李利兴非常享受村内的生活。要活络筋骨,有老少皆宜的健身角、篮球足球场;要吹吹唱唱,有设备齐全的高标准文化礼堂;要静心阅读,有书香扑面的书屋;要看病检查,有不出村就可享受的高标准村级医疗服务中心……

依托印染集聚的特色优势,国庆村正推动村庄从美丽乡村向未来乡村迭代升级。通过“数字+智治”推动基层治理,国庆村积极打造智慧数字村庄,推行“开放式办公、敞开式服务”新模式。随着赖家山二期、家宴中心、儿童驿站、居家照料中心等民生项目改造提升,一座全方位服务村民的未来乡村已跃然纸上。

今年起,绍兴将全域开展未来乡村创建,通过省市县联创、片区化组团式推进,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26年,全市80%以上规划保留村都将创建成县级以上未来乡村。

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千万工程”实施的20年,是绍兴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胡诚浩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