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化解教育焦虑,强化协同育人。10月30日,越城区举行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成员授牌仪式暨“身心健康,你我同行”访谈会,会上向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越城区法院、绍兴黄酒小镇等20家单位、组织、个人等共同体成员代表授牌。
越城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成员授牌仪式暨“身心健康,你我同行”访谈会。 记者 黄霄 通讯员 金瑶 摄
面对当前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双减”政策下对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越城区多部门合力,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紧密携手。通过全方位摸排全区各类教育基地、专家队伍和师资资源,选拔高质量资源成立越城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探索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家庭教育为阵地、社区教育为屏障的新型育人模式,推动全面育人格局的形成。
经过多年探索,越城区在协同育人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相关部门利用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搭建社会实践研学平台,目前已认定5家劳动实践基地和12家研学基地,推出12条研学路线。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不断完善家委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圆桌会议、上门家访等载体和途径,加强家校沟通协作,与“绍兴网上家长学校”“越智慧”等平台合作,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家长教育。教师、家长及“五老”志愿者、高校师生、研究机构专家及其他热心专业人士,经常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成为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心理疏导”健康公益课程受到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科普、劳动实践基地承载的“科普、劳动实践”项目,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越城区不断健全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和机制,为“双减”丰富了内涵,拓展了外延。越城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成立后,来自各领域的活动基地和专家团队将立足自身所长,从心理健康、文化传承、手工实践、艺术素养、红色教育、亲子关系等方面,为丰富孩子们的课后生活出一份力。
据悉,越城区正在拟订区域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以家校社合作回归教育的初心,以理念机制融通、资源要素融汇、教育功能融合为目标导向,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与文化,坚持育人过程中发展的长度、环境的广度和为人的深度相统一。
接下来,越城区将通过构建“纵领+横铺”的网格育人体系、健全“多向+互动”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主体+配合”的全员育人队伍、创设“线上+线下”的融混育人平台、探索“项目+课程”的主要育人模式、创建“基地+平台”的示范育人品牌、落实“政策+制度”的基础要素保障等方式,力争尽快健全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学校支持、社会参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地实现育人效果。
作者:记者 阮越才 文 记者 黄霄 通讯员 金瑶 摄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