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杏林为名结下“周四之约”

为化解群众“看病难”,嵊州一群医护人员自发走到一起

2021-09-24 08:5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9月16日,又到周四。中午下班后,嵊州市中医院妇科护士龚碧钗和王莎,匆匆扒了口饭,赶到患者厉阿姨家,为她做PICC置管维护。从今年4月起,每周四,都有护士来到厉阿姨家,为她提供护理健康服务。

这是嵊州市剡韵杏林公益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嵊州市剡韵杏林公益服务中心原名“中脑之家”,是由嵊州市中医院医护人员自发组成的一个群众性公益组织,现有成员330余人。5年来,该中心开展志愿服务200余次,累计开展公益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此外,还推出多项公益创投项目,为长期卧床患者、百岁老人、抗美援朝英雄等特殊人群送去免费医疗服务。前不久,绍兴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嵊州市剡韵杏林公益服务中心名列其中。

一个温暖约定

“阿姨今天情况怎么样?”厉阿姨住在剡湖街道,龚碧钗一进门就关切地问她的女儿。“情况总体还好,就是脸上起了块湿疹。”看到龚碧钗,厉阿姨的女儿激动地起身相迎。

厉阿姨今年57岁,去年年底,突然觉得头疼,记忆力也有所下降。经诊断,患上了脑胶质瘤——一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恶性肿瘤。家人带着厉阿姨赴上海、杭州等地的大医院治疗,但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后来更是失去了自主意识,瘫痪在床。

“她以前又精明又能干,我真的没想到她会变成这样。”厉阿姨的女儿说着又抹起了眼泪。原来,屋漏偏逢连夜雨,她的父亲也病倒了,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父母亲身体都不好,自己又刚生了二胎,沉重的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厉阿姨病情严重,得长期注射药物。“这些药物中的一些成分会对浅静脉血管造成刺激,需要通过PICC置管将药物注入深静脉血管中。”龚碧钗说,PICC置管必须时常维护,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感染、堵管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危险。

这可把厉阿姨的女儿难住了,“且不说每周带母亲去医院十分不便,一来一回,母亲身体也吃不消”。

这时,有热心人士向她推荐了嵊州市中医院。今年4月,她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嵊州市中医院PICC维护门诊,当天坐诊的龚碧钗当即表示,可以免费上门,帮助厉阿姨做维护。此后,每个周四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

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酒精消毒……厉阿姨的床前,龚碧钗全神贯注地操作着。20多分钟后,消毒工作完成,龚碧钗拿起医用胶带,细细固定好置管。忙完这些,她又小心揭开厉阿姨鼻导管上的胶布,用酒精棉轻轻擦拭皮肤,“天气炎热,鼻部容易出油导致鼻导管滑脱,所以要定期加固鼻导管”。一旁的护士王莎,则将原来的尿袋从导尿管上拔下,用酒精棉消毒好连接处,挂上新的尿袋。一番忙碌下来,转眼也快到下午上班时间。“有什么事情,随时给我发微信。”龚碧钗给患者掖好被子,回头和厉阿姨的女儿说。

“真的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送龚碧钗离开的时候,厉阿姨的女儿连声道谢。几个月来,嵊州市中医院的护士们,没有一周缺席。有时候下班已是下午6点多了,但她们顾不上吃晚饭照样赶过去。

一个朴素心愿

一身白大褂,清瘦的身材、温和的气质,9月16日,记者在嵊州市中医院内科大楼见到章国海时,他刚查完病房。章国海是嵊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也是嵊州市剡韵杏林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患者省点事”。

此前,章国海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行动不便需要帮助的患者。“有时候只是为了换根插管,一家人兴师动众地赶来医院,一来一回就是好几个小时。”章国海说,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患者,由于缺乏医疗卫生知识,看病往往比较盲目,经常搞不明白自己该挂什么科,“那时我就想,患者不方便过来,我们可以上门服务,可以把医疗服务送下去”。

2016年5月,章国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科室同事,大家都很支持他。就这样,“中脑之家”志愿者服务团队组建起来,院内20余名医护人员成为第一批志愿者。

团队建起来了,但由于日常工作较繁忙,大家只能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晚上接到患者电话是常事。”章国海说,尽管这样,大家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刮风下雨、崎岖山路,都不能阻挡大家的脚步”。

有一次,章国海忙完工作已经晚上10点多,手机突然响起。来电者叫董洪昌,家住嵊州市崇仁镇溪滩村,他的儿子董勇自从2017年突发脑溢血后,一直卧床不起,神志不清。“章医生,我儿子排尿困难,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董洪昌在电话里说得非常急切。章国海当即打电话联系了几位同事,带上导尿管赶去。从医院到患者家里,开车花了近40分钟。章国海和同事们查看了董勇的情况,发现是导尿管堵塞,当即进行了处理。考虑到董勇时常遇到排尿困难问题,这次上门服务时,章国海特地多带了一根导尿管,手把手教董洪昌怎么使用。

神经外科护士长高春芳是志愿服务团队中的“老人”。回忆起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她深有感触,“坚持下来挺不容易的。”高春芳说,刚开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家里人并不理解,“我儿子还小,有时我周末出去义诊,他还跟我闹别扭”。

高春芳有个长期结对的患者,是一名退伍的消防员,曾多次奔赴火场执行任务。几年前,他因车祸双下肢截瘫。从那时起,高春芳和同事们便隔三岔五去他家送药换药。“后来,每次去他家,我都会把儿子带上。慢慢地,儿子也理解了我。”高春芳笑着说,现在儿子会主动提出跟她一起去参加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团队组建的这些年,每次有任务需要医护人员过去,大家都积极响应。“这不,本周末我们要去长乐镇开展活动,消息发出20分钟,名额就报满了。”医院团委副书记胡英说。  

一场爱心传递

为保证服务质量,章国海要求每次上门服务时,都至少有2名医护人员一同前往。随着“中脑之家”的名气越来越大,单靠嵊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现有的医护人员已有些忙不过来。章国海便向医院领导提议,能不能在全院招募志愿者,壮大服务队伍。医院领导非常支持这一惠民活动,院长还亲自带队上门服务。

“志愿队伍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章国海说,此前,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时,所需的医疗物资等都是“自掏腰包”。2018年初,医院通过开设公益项目向上级申请到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贫困病人的材料费。2019年,“中脑之家”志愿者服务团队改名嵊州市剡韵杏林公益服务中心。

从2016年到2021年,这支志愿者队伍扩展到了300多人,其中青年志愿者比例接近70%。“看到这么多年轻人主动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我觉得特别开心。”章国海说。

送医下乡、普及健康知识、为困难患者和长期卧床患者送去护理健康服务……这些年,志愿者们始终为解决群众“看病难”贡献着一份力量。同时,还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孤寡残障老人、居家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为他们送去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健康服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嵊州市剡韵杏林公益服务中心还推出“关爱老兵、守护健康”“我和老兵健康有约”等公益创投项目。前不久,胡英和同事们来到90岁老兵张大爷家中,为他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张大爷参加过抗美援朝,立过3次战功。能为英雄们服务,我们都觉得很荣幸。”胡英说。帮张大爷检查完身体,胡英和同事们便坐下来听他讲述过去的峥嵘岁月。

在嵊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志愿者们目前已走访了7个乡镇,累计建立250余份健康档案,有效减少老兵就医路程约9000公里,节约老兵就医时间570余小时。此外,志愿者们还将听到的“英雄事迹故事”记录下来,传播他们身上的正能量。

“志愿服务带来的,不仅是业务能力的提升,更是心灵的滋养。”章国海说。

作者:见习记者 张诗纯 通讯员 胡 英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