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副教授教孩子们画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就地取材的竹子被制作成杯垫、小水桶等创意手作;用村民“百家布”缝制的“一块有故事的布”即将完工;翠绿的茶园里拉起四五米高的荧光黄绸缎,风一吹,犹如“风吹麦浪”……这几天,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云松自然村的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村子里几乎每天都会有新变化。
微改造,精提升
一周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艺乡建”创始人陈炯带着他的团队进驻坡塘村,用艺术叩开这个传统村落的大门,让“艺术振兴乡村”的光照进了现实。
2021年,绍兴全市将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重点打造13个有绍兴辨识度、有发展增收能力、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先行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坡塘村被列入这一培育名单。
“经过规划设计,这些年坡塘村容翻新、生态修复、土地盘活,这里已焕然一新。今年坡塘村被列入‘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名单,更是我们村进一步发展的大好契机。”坡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国海对记者说。
“先行村”该如何下好“先手棋”?罗国海也在思考,他说:“将现代艺术理念融入村庄发展,用艺术振兴乡村,可行。”
如今,陈炯的团队来了。陈炯长期专注“艺术振兴乡村”研究和实践,他带着团队深入云松自然村,与村民同吃同住,走访、交谈,考察陈家岭、云上小馆等地,希冀用艺术激活乡村。
“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现在已进入了迭代升级阶段。”陈炯认为,艺术对于乡村的意义,是可以美化乡村,可以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舒适,“艺术是一种沟通语言,也是一种交流手段。”
“在我们看来,村子里到处都是‘节点’,比如座椅的设施、墙面美化等,只需要进行微改造,就可以发生许多变化。同时,这些变化还可以提高村民的审美水平,认知新的观念。”陈炯说。
记者看到,位于村游客中心附近的一个拐角处,原本只有简易的花坛,经过微改造后,增加了一排别具一格的可供游客坐下休憩的椅凳。
让村民主动参与
这几天里,陈炯带着研究生给坡塘小学的一批学生上“微艺课”、写生,在孩子们心间埋下了一粒艺术的种子。一些新景观也正在抓紧赶造,即将在“五一”假期亮相。接下来他们将再和村民进行一次访谈,希望对村子有更深入了解。
陈炯谈到,“艺术振兴乡村”要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要把村民成长放在一个最重要的位置上。“艺术振兴乡村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建设,而要以村民为主体,用艺术帮助村民成长。先通过组织手作展览、比赛、零售等,调动村民积极性,激发出大家的热情,让村民一起参与,共同来建设自己的家、自己的村,由一开始的跟着做,到主动做、主导做。”
罗国海说,有了艺术家团队的帮助,坡塘有能力也有信心打造出一个可复制、有辨识度的数字化乡村。“我们首先以具有自然生态优势的云松自然村为引爆点,再辐射到整个坡塘,带动坡塘村的全面发展。”
“这一周多的时间,其实只是一个‘引子’。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商业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会有很多内容继续跟进。”陈炯说。
作者:记者 严竹萍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