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黄洋界上的革命智慧

2019-04-06 07:21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西江月·井冈山》词中描写黄洋界保卫战情景的诗句。

就是在黄洋界哨口,红军当年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英勇拼杀,顽强奋战,打退了敌人4个团的多次进攻,创造了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范例。《西江月·井冈山》就是毛泽东在率主力部队从湖南回师井冈山途中欣闻胜利消息的即兴之作。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00多米,雄峰耸立,陡不可攀,是井冈山的险要哨口之一。3月28日下午,记者登上黄洋界哨口遗址,实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在黄洋界哨口遗址,一位七十多岁老人陈桂英满怀深情地唱着《映山红》,“我们一直对红军怀着深厚的感情。”在她的歌声里,凝聚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革命智慧。

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如今再也看不见战旗飘飘,听不见杀敌吼声震天,但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江西宁冈挑粮走过的小道等遗址,它们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抗敌的这段历史。

对于这段历史,井冈山东方红干部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定才如数家珍。1928年8月,湘赣敌军趁红军主力远在湘南未归之际,集中4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红军兵力不足一营,在广大群众支持下,凭险抵抗,在黄洋界工事前设置了竹钉阵、壕沟、竹篱笆围栏、滚木礌石和石头射击掩体5道防线。

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打响了,红军人虽少,但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敌人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红军只有一门迫击炮和3发炮弹,其中两发都因为受潮没有打响,但是第三发正好落在敌人的指挥所,而且聪明的老百姓还在木桶里放鞭炮,吓得敌人以为红军大部队回来了,连夜逃跑。在黄洋界保卫战中,从壮年到儿童,从老人到妇女,整个根据地的人民都动员起来了,在这样军民团结强大的力量面前,敌人的失败是可以预期的。”每次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陈定才都会自豪地说,黄洋界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井冈山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者:记者 童 波 文 徐 勇 摄 编辑:李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