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广宁桥直街,“掩藏”着一幢小洋房

2018-03-15 09:33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绍兴广宁桥直街59号,是一座建造于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小洋房,因其造型浑厚古朴,比例匀称协调,局部装饰精美,成为一座较为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不久前,该小洋房被列入绍兴市区首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录。

小洋房有故事

在八字桥历史街区广宁桥直街中段,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里面既有中式平房,也有西式楼房,其中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古建筑,透露着浓浓的民国味。

这幢砖木结构的公寓式小洋房,高两层,小瓦覆顶,木质地板,造型简洁对称。从建筑物外观上看,檐口、墙面、门窗以及室内大部分,均为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而在房子的门廊、厅堂和阳台等处,则搭配了一些西方现代的浮雕和罗马柱等元素,使得整幢房子有一种中西合璧的韵味。

据附近居民沈标程老人介绍,这座“娄氏小洋房”已有近百年历史。主人名叫娄立仕(音),曾是民国22年(1933年)建造萧绍公路时的一个基建科长。当时,绍兴城区从五云门到北海畈短短的路程,都是以石板铺设为主的崎岖道路,最窄处仅用一把雨伞就能遮住路两边屋沿的檐头水。据说,娄立仕在拓路拆迁、建桥铺路时建功不小,绍兴民族实业家金汤侯为奖励娄立仕,特地在广宁桥畔建造此楼,作为礼物赠送给娄立仕。

据了解,娄氏小洋房之后成了娄立仕的晚年隐居之地。1949年后,娄氏小洋房几经修缮,增设围墙,遍植果树,内有小巧玲珑、结构别致的花园假山,书斋古井点缀,幽篁掩映,极其宁静,一度被作为某空军地勤部队的疗养居所,1958年还被绍兴钢铁厂暂借作“绍钢专家楼”使用。

如何保护老建筑

说起民国时期的建筑,越城区如今保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比如绍兴第二医院的“红楼”、袍江豆姜鲍氏小洋房等,这些都是绍兴近代史上较早出现的一批中西结合的建筑物,成为绍兴建筑中的宝贵财富,令不少人驻足流连。

当然,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些建筑难免出现“骨质疏松”,保护修缮费用较高等问题。像娄氏小洋房,目前有5户人家分散居住,较为杂乱,虽已被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单,但相比于已有成熟机制的文物保护,历史建筑的保护机制还需要继续探索。

有业内人士指出,民国建筑承载着城市的记忆,许多老建筑不但漂亮,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娄氏小洋房身处八字桥历史街区,与广宁桥、龙华寺近在咫尺,如果能够对其进行保护和修缮,围绕民国建筑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绍兴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让其成为绍兴民国建筑的一个“活标本”,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作者:市民记者 顾鹏程 文/摄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