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盐碱地上育新绿

2025-07-31 08:18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在大安市乐胜乡,治理后绿油油的稻田与未经改良耕种的盐碱地形成鲜明对比。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在吉林大安,曾经的“白色荒漠”经过改造变成“鱼米之乡”。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由盐碱地改造而成的高标准农田。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在未经治理的盐碱地上,地表泛出大量白色的盐碱。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治理后绿油油的稻田与未经改良耕种的盐碱地形成鲜明对比。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经过治理后的盐碱地呈现出大片绿色。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治理后的盐碱地上风吹绿浪。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人民网白城7月30日电  盛夏时节,走进吉林白城大安市乐胜乡的田间,可以看到一处“奇景”:相邻的两块地,一块是荒凉萧瑟的盐碱地,另一块却是生机勃勃的高标准农田。这是当地下大力气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结果,如今,荒滩正在加速向粮仓转变。

盐碱地是“地球之癣”,因土壤盐分重、碱化度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但也是潜力巨大的耕地后备资源。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探索盐碱耕地治理方式,制定包括工程建设、土壤改良、种植管理等可持续养护措施在内的成套修复方案,让大片的盐碱地变成高标准农田。据悉,在吉林省670余万亩盐碱地中,已整治开发了200余万亩。

作者:记者 李洋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