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虞区城东小学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 两个月下来,学生的变化很明显

2018-06-18 08:50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上虞区城东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果晚上在家时,会将削下的水果皮自觉放入厨房的厨余垃圾桶内,小弟弟换下的纸尿裤则放入卫生间的垃圾桶中……陈果的妈妈说,这学期学校开展的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对儿子的影响挺大,他已能自觉动手参与垃圾分类。

这个学期开始,城东小学尝试常态化深度推进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由于本学期的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是常态化深度推进的首次,所以这场主题教育历时两个月。”昨天,校长林建锋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是项利国利民的事情,更能提高全民素养,但具体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他认为小学阶段最适合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垃圾分类教育完全可以跟小学的很多课程整合实施,学生接受程度也高,还能够起到“小手拉大手”的作用。

为此,城东小学出台了具体教学方案。老师们耐心讲解垃圾分类小知识,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导孩子们细心观察,辨别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比如,一年级的科学课上,在上物体分类一课中,将垃圾分类巧妙融入进去。同样是纸,报纸、纸板是可回收物,餐巾纸是什么垃圾?孩子们为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这样,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更能分清垃圾的类别。”

学校有关负责人说,专项主题教育过程中,学校还设立了垃圾分类知识题库,100多道题目涵盖了垃圾分类的方方面面。“每个班随机抽取五名学生参加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学校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郑老师告诉记者,这样做,保证在垃圾分类教育中,孩子们一个都不缺席。

“两个月下来,最直观的变化是,孩子们都能将日常产生的垃圾准确放入对应的垃圾桶中,校园内的垃圾产生量减少了,环境更美了。”林建锋说,通过主题教育,不少家庭也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二(4)班黎凯文的妈妈说,现在,孩子只要吃完水果等,就会将果皮、果核等收集起来,供妈妈做生活酵素。他还细心进行观察,发现施了酵素与未施酵素的月季花有明显不同。

针对已有教育成效,学校准备下学期结合学科特点继续深化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数学课后,可让学生家中测算每天的垃圾产生量。科学课,可教学生进行各类酵素的制作。美术课,可让过度包装‘变废为宝’……”林建锋说,学校将精心设计教育载体,让孩子们携手家长,将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作者:记者 杜静静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