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6年10倍,高效种植守住“米袋子”

2020-06-27 07:3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决战决胜看今朝·绍兴有“数”7

16年10倍,高效种植守住“米袋子”  

机械化灌水、无人机洒药除虫……柯桥区兰亭街道黄贤村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又开启忙碌的一天。43岁的茹国民是当地种粮大户,在黄贤村承包种粮已有16年。今年他种了800亩早稻,比去年增加500多亩。“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有良田、良种、良机,完全有信心种出更多粮食。”茹国民说。

制图 高晓建

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谷物烘干机、植保机械……在茹国民的仓库里,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他说,过去人工插秧,一亩田一个人要花一天时间,如今使用插秧机插秧,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16年来,粮食种植效率提高了10倍,亩产也大幅度增长。”

种植模式的变革,集中反映在我市的粮食生产上。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03年我市粮食种植总面积210.3万亩,粮食总产量83.83万吨,平均亩产398.6公斤;2019年我市粮食种植总面积181.31万亩,粮食总产量78.28万吨,平均亩产431.75公斤。16年间,我市种粮面积虽然下降,但亩产量逐年上升,种粮效率提高,粮食产量保持平稳。

“提升粮食亩产非一日之功。”市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张国萍告诉记者,2006年起,我市就大力开展“沃土工程”,通过对农用土壤水、肥精准调控,促进地力培育,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10年,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粮食生产功能区挂牌,成为全省首个粮食生产功能区,为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打开了新路。之后,该功能区连续三年打破全省单季晚稻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吉尼斯纪录,2013年更是新创了四项纪录。粮食生产基地成立以来,早稻亩产最高达747.85公斤,比建成前翻了一倍。

十年间,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成了我市粮食生产的主阵地。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389个,总面积100.27万亩,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44个,共计6.9万亩。功能区的单产水平也得到提高,早、晚稻亩产平均增加30公斤左右,最高增加200公斤/亩以上,大大缓解了我市粮食供应压力。

“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不确定风险增加的压舱石。绍兴的粮食生产一直是稳字当头,坚持让百姓吃上‘健康米’‘放心米’,守护好百姓的‘米袋子’。”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调控处处长孙筱华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如今,绍兴的粮食生产尤其是功能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良种化、标准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作者:见习记者 唐洋洋 编辑:王颖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