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16日《绍兴晚报》报道,某村一八旬老人上山挖鞭笋未归。救援队搜寻4天3夜才找到老人,但老人已没有生命体征。看到这篇报道,估计许多人老年人会惋惜地说——“寻死啦”。八旬老人了,哪怕身体很健康,难道非要上山?时处夏日、如此高温,还去挖笋,难道迫于生计?
看看周边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是经历众多苦难、上了年岁的人,无论家境如何、有没养老金、子孙有没有出息,这些老人都是很“做人家”、都很“做生活”。家里有田地的,还起早摸黑下地劳作,没有田地的,想方设法整块地种菜,实在没地可整的,平日里积纸板捡瓶子当废品卖。
在他们的思想中认定,生命不止劳作不息。许多老年人认为,闲坐不是享福,闲坐是吃白饭没有用,有力气就要下地干活,干活显示自己的价值,出汗体现身体健康。
在他们的意识里觉得,为了子孙倾囊相付。许多老年人有养老金、有存款、孩子家境条件也不差,但他们觉得孩子需要什么就要给什么,孩子不提要求,也想方设法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们。
在他们的想法中认为,已在享福不再吃苦。他们认为相比以前,现在都是在享福。在常人看来起早摸黑、没日没夜地干活,在他们眼里这是很正常的事,很快乐的事,根本不是苦。
技术在快速更新、时代在不断变化、幸福在持续提升,现代化进程中老年人的思想认识当与时俱进,以“三知”做新时代的老人。
知已。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一个人年岁高了,身体机能自然下降,器官构件必然老化。老年人要认识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确上年岁后的晚年目标、每日功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照顾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坚持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过度纠结于子女的事情,学会放手、不要插手。
知足。《道德经》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走过了人生七十多年春秋的老人,想想去世的亲人、好友,看看当下的好政策、好举措,善于自得其乐。比比以前的苦,现在这些苦算不上苦,老人要多看淡世事,常开口笑笑,多些知足长乐。老人要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时常助人为乐。
知止。《止学》言,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老人上了年岁就要会做减法,没必要像年青时一般争强好胜,懂得放权,不要事必亲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年人要懂得“乌鸦定律”,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学会适度放手,给予子女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独立成长和发展。
作者:通讯员 何建国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