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手工作业,最重要的是过程和想象力

2024-06-14 16:23

来源: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表示,一些幼儿园的“花式”手工作业,成为家长之间“内卷战场”;今后,会对各幼儿园强调,让亲子作业的量更合理化,要求和目的更清晰化。(澎湃新闻 06-1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中小学幼儿园,平时都会布置折纸、绘画、手抄报等手工作业,这既能做到学以致用,更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进亲子关系。但现实中,往往存在家长越俎代庖甚至通过电商平台“外包”等荒腔走板的现象,有违初衷,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需要家校合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布置要有合理性。学校布置的亲子手工作业,家长代劳甚至“外包”,除了有些家长有虚荣心、表面爱孩子实则害孩子的心态外,与作业本身的合理性有关。如难度太大、耗时过长等,孩子难以完成,家长无奈只好包办。所以学校在布置手工作业时,要在难度、时间上精准把握,要与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作业的成本不要太高,要注意安全环保,设计要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又要有可行性;应该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单纯模仿;要让亲子明白手工作业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合作要重过程性。作为家长应该明白,手工家庭作业既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也是增进亲子情感、培养合作能力、亲子一起陪伴成长的过程,也减少了孩子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粗暴省略这个过程,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锻炼能力的权利。为此,父母要珍视孩子用稚嫩手、笨拙动作,“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应该“静待花开”,在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孩子在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每次的点滴进步,而不是代劳或者“外包”。

评价要看闪光点。评价要看结果,更要重视作品所包含的孩子的付出的努力,以及作品所体现的个性、独到的见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出现家长越殂代庖,与学校评价有关系,比如学校或者幼儿园对作品简单粗暴只看结果,认为好的作品表扬奖励,看起来“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甚至直接扔进垃圾桶,那要面子的家长就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了。也与家长也有关,有的家长从成人的审美观和心态去俯视孩子制作和成品,自然就“不入法眼”,而忽视孩子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成长过程,更遑论以孩子的同理心去欣赏美,所以急功近利,亲自操刀。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过分追求成果的完美。

作者:通讯员 周国梁 编辑:杨寒凝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