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重视无名古迹古建保护应当善用“迁”法

2024-02-08 09:53

来源:

近日,位于皋埠街道的云陵桥将采取“平移法”迁入附近850米处进行异地保护,有关媒体在报道此事后,引起了市民对于古桥古迹保护的关注。无独有偶,在东湖农场和绍兴市农科院之间的小河上,也有一座50多年前移建过来的通陵桥,迄今为止保存完整,对研究宋韵文化以及绍兴水乡的石桥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云陵桥、通陵桥……这些与“陵”有关的古桥名,单从字面上看就意义非凡,但背后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背景。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朝廷为把帝王灵柩运到宋六陵,将攒宫溪疏浚拓宽形成御河,沿河架桥,桥名均冠有“陵”字,如拱陵桥、护陵桥、延陵桥、进陵桥、通陵桥等。但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仅有通陵桥,有迹可循的也只有延陵桥。大量古桥随着历史的变迁,渐渐消失在时间的沙海中,留给人们的只剩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云陵桥是“三普”文物,是绍兴水乡桥乡的生动写照,本就不应该轻易移建,更不能随意拆毁。“平移”保留云陵桥,既是为研究宋韵文化和绍兴石桥技艺历史留下实物例证,也是为了留住古桥这份乡愁,为周边居民留下一份珍贵的生活记忆。而同样被“平移”的通陵桥,名声更大历史更久,且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妥善迁移垒建,可见那时的人们对于保护古桥就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

然而,并非所有的古迹古建都有“文物牌”傍身,都能得到妥善的保护移存。2022年,位于则水牌的水心庵就曾因为动迁问题差点被毁,所幸在一众文史爱好者和热心市民的奔走呼告下,受到舆论广泛关注,才得以“铲下留庵”。同样遭遇的还有位于鉴湖街道栖凫村的徐氏祠堂、徐家新老台门及徐氏洋房,因与清末著名藏书家、古越藏书楼主人徐树兰有关,被有关人士提出保留意见,有幸免遭动迁、保留至今。水心庵、徐氏祠堂等虽然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但历史悠久,且与越地名士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保护。但笔者以为,除了“三普”文物,水心庵、徐氏祠堂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建外,那些籍籍无名的古建古迹古桥等,更值得我们关心与保护。也许在当下看着毫无价值,但在未来的某天,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能通过技术手段从中发现一些不为今人所知的名人痕迹、历史典故,而这些都将为充实绍兴的建城发展史提供史料支撑。

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迹遍地都是。虽然近年来,绍兴一直在完善《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的内容,但条例为历史遗存保护提供的法律依据毕竟是有限的,并不能囊括所有。水心庵等非文保单位,以及那些无名无姓、无从考证的古建古迹,都“裸露”在保护条例之外,亟需我们的关心与保护。随着绍兴城市化脚步的持续跃进,动迁是不可避免的,但动迁本就应当有“动”有“迁”。对于那些未达到文保级别但具有现实文化意义的古迹古建,还是应当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迁”存,平移、迁建、影像保留、修旧如旧……“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核心依旧是“保护”二字。城市发展,固然要有坚定不移的前行目标,但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只有尽可能多地保存好这些古迹古建,才能为绍兴留下更多的历史记忆,激励着一代代绍兴人为城市发展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作者:戚高晟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