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崇仁古镇规划建设15个微型主题馆,擦亮“文化明珠”。(《绍兴晚报》 10月15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古村落及其蕴含的地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和具体体现,是当地人的乡愁、基因的传承。不保护,就会“断根”,失去凝聚力。眼下,各地越来越重视古村落保护,以传承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古村落及文化只有在合理使用中保护和传承,才可持续发展。
应在实际使用中保护古村落,继承传统文化。古村落的原始用途是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积淀了文化,包括建筑等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没有人居住的古村落就没有灵魂,而且古村落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本身也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所以我们在保护、传承和开发古村落时,应该让其有“烟火味”,唯剩冷冰冰的建筑供人瞻仰是没有生命力的。
要合理规划强化服务,深挖文化内涵。加大投入,把古村落的保护、旅游业、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结合,做到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三丰收,已成为当下的共识和普遍做法。但也存在赶时髦、邯郸学步,结果不伦不类失去古村落特色的现象。为此在开发利用中,要有顶层设计,多方论证,不急功近利,要在定好位的基础上真实完整体现特色,让古村落有较高辨识度,或游或购或休或吃或体验。如崇仁镇结合历史规划15个微型主题馆就是好的做法。同时要挖掘内涵,讲好故事,增强文化厚度,如崇仁有围棋“五虎”的故事可以挖掘等。另外,要加强宣传;强化服务意识,交通等配套设施同时跟进,与当地其他景点或名胜融为“一盘棋”。
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传统文化。古村落是安静的,但其生命在于“动”。古村落被保护开发利用,肯定有其特色和被普遍认可的价值,或曾经商贾云集,或曾经文化繁荣等,由此会衍生出很多的典故、传统活动、美食小吃、特色产业等。我们应该整理挖掘,推陈出新,定期不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如有特色的美食节,非遗等传统文化展示,与学校研学活动结合等,让古村落成为地方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基地,进而“溢出价值”。
作者:周国梁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