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四化”建设中推进古城保护发展

2021-02-26 10:3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绍兴建城已有2500多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部博大精深的线装书”。这些年,绍兴注重“优化结构、活化生态、内化支撑、刚化保障”,走出了一条切实有效的古城保护发展之路。

古城保护的一个难题,就是新老城区交杂发展,尤其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的大拆大建,令古城保护刻不容缓。绍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真正把古城保护发展重视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既保护古城记忆又促进新城发展之路。绍兴秉持“优化结构”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实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保护,从文保点到名人故里到历史街区再到全城保护,由点及面带动全域整体提升,并实施非古城功能外迁、高层建筑疏解、文旅功能填充、老旧小区(历史街区)改造、多个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落地等系列举措,这样的古城保护“结构”,不仅保护了绍兴古城的全域框架、整体风貌,也照顾到了点上、线上的局部特征、细节风景,因而也就保护了古城旧时记忆,彰显了古城发展特色。

古城保护,说到底是为发展服务的,也是为广大市民和到访游客服务的,因此,理应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采取“活化保护”的办法,让古城与市民游客的工作、生活相融相合、共享共荣,亦即要给古城保护发展营造一片与市民相得益彰的环境。否则,只是为保护而保护,排斥了人的因素,那样的保护必令古城死气沉沉,难以为继。在古城保护整个过程中,绍兴是活化的,是有烟火气的,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2020年,古城内的77个老旧小区得到提升改造,包括截污纳管、雨污分流、路面更新、立面改造、智安防控等一系列工程,其“活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市民既成为古城保护发展的受益者,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因之而自觉成为参与者、支持者和监督者。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内在和灵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实施古城保护,旨在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激活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换言之,就是要激活古城文化,传承古城优越的文化基因,充分提升古城文化的软实力,更好地发挥古城文化对当下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反作用力。回顾绍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的轨迹,其中一个极其重要而无可替代的动力元素,就是文化的支撑。正是由多重元素构成的绍兴文化,令文化的资源优势同时内化成了绍兴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观念优势、思想优势、作风优势和力量优势,进而转换成为经济和社会事业新发展的助推优势。

古城要得到保护发展,从根本上说,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立法。要通过立法调研,针对古城特色、保护利用的现实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古城整体、物态、活化保护利用思路,布局结构、设计制度、安排条文等,制定相应的古城保护法规,以此对人们提出应自觉遵循的规范要求,并令执法管理有充分可靠的刚性依据。2018年初,《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相关立法程序正式启动,2019年1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绍兴的古城保护发展步入了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法治轨道,并由此开创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局面。正因为有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的护佑,古城保护发展才有了显著的权威效力、规范效果、制度效绩。与此同时,绍兴用部分土地出让金建立了古城保护专项基金,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大对古城历史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整治等方面资金的刚性投入,也为绍兴古城保护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做好古城保护发展的文章,关键是要把古城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并积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工作格局。尤其是要进一步搞好顶层设计,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政策措施,提升古城规划、保护、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城保护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绍兴的做法是值得各地借鉴的。



作者:赵 畅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