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多管齐下,增强就业弹性,拓宽就业渠道

2020-06-03 15:51

来源:绍兴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背景下,我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弹性,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新业态技能提升试点城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此举为六稳六保出实招,也为做好当下就业工作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借”一步,豁然开朗。就业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当下更面临难上加难的困境。一方面,受疫情冲击,大环境不景气状况持续,创业就业市场也受到沉重打击,不少企业不招、减招、停招甚至裁员;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适龄劳动力不断涌入就业市场,争夺着有限的就业岗位,仅2020年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874万人,比2019年净增40万。

尽管客观现实较为残酷,社会上还有一些体制弊端以及尚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矛盾,但这改变不了宏观经济总体向上向好的态势,改变不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社会安定、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自由、法制不断完善,并与全球一体化接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美好时代这一事实,特别是国家不断制定就业创业政策,针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包括升学深造、就业渠道、就业服务、就业权益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现在我国正处于近两百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中华大地充满各种人才成长发展的机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放宽视野、放眼全球,依然是今日正好,适逢其会。

“退”一步,海阔天空。知识经济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一方面,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据湖南科大等几所大学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7.2%的学生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95.6%的毕业生赞成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只有35.3%的大学生愿意去西部或农村,有45.6%的大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发展等。同时,其实并非就业岗位少、工作少,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一些技术工作等都很需要大学毕业生,只是不少大学生目标、定位太高,挑三拣四,不愿从事一些基层工作、不愿干苦一点累一点的工作。且客观上也存在“眼高手低”,能力、实力与学历不符,难以有效“上岗”。

内因决定外因,就业率低的一大原因还是在于个体因素,需要择业观念因时而“易”、与时俱进。适者生存,我们不能左右时代这个大环境,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环境,洞察、分析和了解社会政治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在适应中最大程度地实现价值。强者自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不能成功的职业,只有不想为职业努力成功的人,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精品。先生存再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改变一劳永逸、好高骛远、吹毛求疵心态,把职业规划由“短期求职”为“中长期求职”,在不断成长进步中适时调整节奏,谁都难随随便便成功,多闯荡几回又何妨。路在脚下,只要肯走,总能走出一条路,比如大基层广阔的天地或许就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进”一步,柳暗花明。据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24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就业形势已经发生积极变化,1-4月份,城市新增就业岗位已经有354万,这是非常亮眼的成绩单。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已经有超过九成农民工实现了返岗就业,这说明解决就业问题虽成之惟艰,但有路可走。人才的市场化对有能力和有现代意识的大学生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而言,因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而机遇始终在。

今年两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不仅仅是再就业,还要助力失业人员敢创业”,这充分显示中央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尽管当下大学毕业生依然面临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需求提升、大学生就业“重心”下移受阻、毕业生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等制约因素,但相信随着国家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就业体系不断健全,大学生们以更加开放创新、积极进取的心态去转变观念,一苇以航,就业和创业就会有更多机遇。如,我市发展态势良好的新就业形态,既有效发挥吸纳就业能力,又给各类人才增强了就业弹性,拓展了发展空间。山不转水转,思路一转则山河无惧,柳暗花明;理念一变则进退无惧、来日可期。

作者:赵飞霞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