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5月18日《人民日报》)
七大点,三十六条,超1万字……《意见》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网上网下热议,一些媒体和网友称之为“最强风口”。广褒的西部大地,不仅涵盖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也拥有人口约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虽然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区位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于东部地区,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正是如此,支持西部地区开放发展,不仅是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内心期盼,也是党中央久久为功的一项重大政策。
从2000年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正式运作,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再到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及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不懈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定力和坚定决心。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起步之年。在这一重要年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紧扣2020年和2035年两个重要时点,明确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以更高标准继续在西部大开发上全面加压用力,不仅为西部大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再次吹响集结号,也为东西部互补发展、协同并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为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带来长久福音。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蕴藏了满满机遇,也搭建了大大舞台。无论是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能源供需结构,还是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乃至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三十六条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不少“留白”期待描绘,也有很多“沃土”亟待开垦。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是无数机遇的汇聚凝练和时代标识。因此,《意见》为新时代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各路英雄豪杰搭建出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舞台。特别是,《意见》用八条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更为“扶上马、送一程”提供了政策支撑、为有准备的人吹来了强劲东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意见》指出,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在决胜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我们这一代人无疑应该义无反顾肩负起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伟大使命,既要开阔眼界思维,对标东部先进地区,乃至以世界眼光,谋划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在更高起点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也要注重吸引各路人才、团结广大群众,在调动积极性中释放创造力、激发内动力,充分彰显大开发之“大”的深刻内涵,凝聚大发展大跨步的磅礴伟力。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伟大的时代。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必定会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卷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期待,广大党员干部、各路英才和人民群众能够携手走向这个广阔舞台中央,讲好奋斗故事,共襄时代盛举,把祖国的西部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幸福美好!
作者:于绍平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