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采食野果要仔细辨别

2020-05-09 09:43

来源:绍兴网

天气渐渐热了,许多市民纷纷选择在假期出游采摘鲜果,除了时下热门的樱桃和桑葚,不少野果也在慢慢成熟。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的“阿公公”、树莓、覆盆子等野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鲜艳的颜色、清甜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但与此同时,近期多地也陆续有误食野果导致中毒的新闻曝出,如4月30日贵州安顺就有4名孩童因采食野果中毒入院抢救。可见采食野果也是一门技术活,大家在采摘前一定要仔细辨别,以免误食引发中毒。(5月7日贵阳网)

虽然野果品种类别不同,生长的地形环境也各不相同。但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繁衍需要,一些野果逐渐演化出颜色鲜艳、口感甘甜、形状饱满等相似特点。以我市为例,境内除了盛产“阿公公”、树莓、覆盆子、斑楂等无毒野果外,也广泛分布着南天竹、马桑果、蛇莓等有毒野果。虽然毒性不一,但它们的口感外形以及成熟时间都十分接近,不仔细辨别极容易混淆采食造成食物中毒。而南天竹、马桑果等野果的毒性都比较强,少量食用就会导致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严重时可发生脑水肿,抑制呼吸引发心跳骤停等。

除此之外,无毒野果也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市民出游采摘的地点通常都选在农家乐、家庭农庄等地点,而这些地点附近的野果大多与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共同生长,极有可能沾染上残留的农药。4月29日,浙江富阳一7岁儿童就因误食了被草甘膦污染过的野果而入院治疗。因此,无毒野果在采摘后也不能直接入口食用,而是应予以浸泡清洗,否则也容易造成农药中毒。

因此,我们在采食野果的同时,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仔细辨别,切勿采摘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果;二是要事先了解,采摘前要咨询当地农户,远离可能留有农药污染的区域;三是不要急于食用,采摘后先将野果浸泡清洗;四是要做好准备,不能心存侥幸,一旦采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肚胀、意识混乱等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春风和煦,阳光正好,与家人一同采食野果是难得的美好时光。但野果毕竟不是水果,其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需要我们在采食的过程中擦亮眼睛、仔细辨别,才能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健康安全。

作者:戚高晟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