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按下制度建设、方法创新的“快进键”,一方面更要注意以文明的方式实施这些制度和方法
生活中有多少不文明行为,几乎就有多少要排斥这种不文明行为的禁令宣示。比如城市街头巷尾或公共场合随处可见的“此处严禁……”“违者罚款”等等。
小处见大,微处知著。同为宣示,有的冷峻生硬、简单粗暴,总让人感到颐指气使、居高临下;也有的用文明的语言、亲切的口吻劝阻不文明行为,使人感受到立令者人文关怀的脉脉温情,如“如果您真的爱花朵,那就让它留在这里”“您的家人等着您平安回家”“各行其道,人生美好;步步小心,足下生金”“万水千山总是情,文明旅游传美名”等等。为何同样的事情,却让人的感受有如此悬殊的差异?个中缘由就在于立令者的文明用语,其本身也应是一种文明。如用粗暴来劝诫野蛮,人们就感到它本身也应受到劝诫——因为它也是野蛮;而以文明的方式劝导人们文明,就让人感到亲切可信和自我约束的可贵。
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在高度法制化的基础上。现实中,人们通常会不假思索地认识到必须维护美的环境,但较少更深刻地意识到这种维护正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目的,正是文明的真谛。看看那些商业竞争充分的行业,一句“顾客就是上帝”,完全抵得上十句八句的不文明禁令用语。因而,立令者在实施这一工作中需要注满以人为目的的情感与理智。以人为目的,满怀深情地劝导人、维护人的利益,对人深切地爱护和关注,才能使人真正懂得文明的内涵。
当然,“严禁”,对某些重要区域和重点场所确是必需的。例如,在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电梯、医院、商场、加油站等地方,你能不严禁烟火么?至于“罚款”,在某些场合只是一种让个别违法者受到惩戒处罚的手段,而绝不是立令者的目的。相关部门应通过正确引导和温馨宣示,辅之以批评教育等手段,去提高市民自我约束的能力,逐渐改变不文明的习惯,而不是急于罚款。
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按下制度建设、方法创新的“快进键”,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以文明的方式实施这些制度和方法。立令者要常怀公仆之心,恪守为民服务的情怀,让禁令宣示既有“力度”又显“温度”。在表述方式上渗透人类文化的气息,除了有意味深长的思想之外,还要有活跃的想象、精采的构思、优美的文辞和独具匠心的形象。这不能算是咬文嚼字,而是时下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感受到尊重和关心,领悟到蕴含在其中智慧与美感,从而达到全社会共同创建美好生活的目的。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禁令宣示用语则是城市“容貌”的“细节文明”,体现管理部门的素质与涵养、教养与智慧。换种方式、换个角度,通过发自内心的关爱,通过真为你好的温情劝诫,用柔性、人文、文明的宣示,会让人感觉舒心,觉得受用。祈盼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劝导文明的文明宣示。
作者:林国强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