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市区一些超市出现了市民盲目抢购大米的现象。事实上,我市粮食储备充足,市民根本无需担心“粮荒”。如今,囤米现象已经过去,但它也警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对粮食安全风险的防范。
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国家风调雨顺、长治久安,近年来粮食年年增产,这些年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时间久了,一些人对粮食安全问题产生了一些错误观念,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此次囤米现象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应牢记粮食安全还得靠自己。古人言:“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疫情在国外大流行以来,一些国家作出停止小麦、大米等粮食出口的决定,为这句警世恒言再一次作了较好的注解,让世人明白将粮食安全寄希望于进口是非常不现实的。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无论是全球疫情非常时期,还是和平发展年代,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解决,将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是非常要不得的。
要更好地贯彻“藏粮于地”战略。不管国外疫情多么严峻,国外粮食多么紧张,只要我们广袤的农村有土地,地上有庄稼,粮库有粮食,大家始终能风雨不惊。因此在抓好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恢复工业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做好土地利用科学规划,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方可端牢14亿人的饭碗。
要重农惠农助农。粮食生产是季节性的生产活动,不能像突击生产口罩那样来一个工厂化生产,又容易遭受各种灾害天气危害。这就需要我们加大重农惠农助农力度,通过科技助农、政策促农、保险护农等多种举措,切实提高广大种植户的种粮积极性,鼓励广大种植户种好粮、多种粮,为大众送上永远的粮食安全定心丸。
2月18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决定,“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视情可适当提高。鼓励有条件地区恢复双季稻”。近段时间,我市种植大户也纷纷行动起来,抢抓农时积极春耕,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疫情防控期间的囤米现象视作一堂风险教育课,进一步树立粮食安全风险意识,积极种粮、科学种粮,粮食安全必不成问题。
作者:傅光明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