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任性”天气频现,服务有待“加码”

2020-04-03 15:3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葡萄园里的大棚被掀,数千株葡萄树折去花芽;蔬菜基地里蒲瓜秧苗泡在水里,茄子被冰雹砸了一个又一个洞;茶园里,受冰雹袭击,不少茶树被“剃了个光头”……近期,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让我市蔬菜、水果、茶叶等种植业遭受较大损失。

几乎每一次恶劣天气过程,都会令农业企业、农户成为“最受伤”的那个群体。一场场坏天气,及其留下的“一地鸡毛”,恰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农业产业“看天吃饭”的困境。

暴风骤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仅是我们看得到的伤害、算得出的损失,更严重的,其实还有背后的“次生灾害”:劳动成果被“雨打风吹去”,多年投资打水漂,可能让农业经营主体信心受挫,甚至改弦更张另谋出路,进而造成农田抛荒等现象发生;山区农户原本可以“靠山吃山”,现在却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进而带来儿童留守等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这些后续可能产生的问题,从个体讲,会影响农民增收和家庭生活和谐;从大处着眼,则会给乡村振兴蒙上阴影。

“任性”的天气还会有,但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广大农业经营主体一次次沦陷。这一方面需要他们立足自身,吃一堑长一智,克服侥幸心理,在极端天气多发季节注意“抬头看天”,切实加强防范。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精准提供服务。事实上,现在资讯业已如此发达,信息传递已如此快捷,通过微信群等渠道,提前告知气象信息、预防方法,让他们得以及时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而在传承弘扬驻村指导员制度、推动更多机关干部下沉到“三服务”一线之际,还可以通过为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技专家挂联制度,或是将服务内容纳入驻村指导员服务范畴等,为最弱势的群体送上最贴心的服务。

减少恶劣天气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伤害,也迫切需要保险托底。长期以来,一方面,因为农业保险理赔覆盖率不高、赔付金额有限,导致农户参保意识不强、意愿不足;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因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少、自然风险频繁等原因,同样视之为“鸡肋”。如何整合政府、险企、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力量,探索形成政府适当加大补贴力度、险企着力优化险种、经营主体提高参保率的风险共担机制,值得研究并付诸实践。


作者:陆海峰编辑:王颖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