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第一家麦当劳门店在越城区解放路上生存了15年后终于风光不再,一张关门告示让市民不胜唏嘘。就在去年末,解放路东街绿化广场旁的肯德基也悄然关门。短短4个月内,黄金商圈两家洋快餐门店倒下,其生存危机可见一斑。(3月12日《绍兴晚报》)
麦当劳第一门店的倒下,并不代表洋快餐的全线溃败,毕竟城区其他商圈仍有门店,只能说明解放路这个曾经的黄金宝地已撑不起麦当劳的雄心,或者说解放路的人气已抵不上洋快餐的期望,尽管时下的关门停业或多或少与疫情影响有点关系,甚至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事实证明,解放路东街商圈早已不再是群雄逐鹿之地,多少商贾挥泪而别,不止是洋快餐的败退。
迪荡抢了解放路的人气,银泰又来砸世茂的饭碗,消费热点都是喜新厌旧的,城市商圈从来都是新人笑旧人哭的迭代,谁知道将来哪个新兴商圈又来革银泰的命?所以,一向以人气为王的洋快餐之所以败退解放路商圈,既有着这条街人气大不如前的因素,也有着外卖业热火朝天的制约,外卖取代了堂食,送餐代替了体验,门店的地理优势不再重要,更何况门店所在的商圈魅力不再,又如何能够挽留洋快餐的去意。
除了环境因素,洋快餐自身也存在短板,尽管这些年洋快餐一直在适应本土化消费需求,油条、米饭不一而足,但总的产品结构还是多年不变,口味与形式严重固化,这对于渴望尝鲜的年轻消费群而言,简直是个噩梦。产品的老龄化制约了洋快餐的进一步发展,供需平衡已经打破,尤其是在人们普遍追求健康与营养的当下,洋快餐还屡有负面新闻爆出,无疑是雪上加霜。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对于走在十字路口的洋快餐而言,确实值得思考。作为远洋舶来的百年品牌,洋快餐在中国市场依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扎根不易,生存更加不易,如何走过疫情考验下的寒冻期,不仅仅是洋快餐的抉择,更是许许多多挣扎在生存线上的餐饮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风光还是败退,扩张还是收缩,不仅仅是商圈人气的选择,更多应从口味、价格、营养、服务、创新等方面练好内功,增强内驱,敏锐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化危为机,关键在于有所作为,在于因时而变。
麦当劳第一门店败退解放路现象,折射出的不仅仅是疫情之下的餐饮业窘状,更多的是餐饮经营固化后果的现状解析,这个洋快餐门店“瘦身”的标本,也给众多餐饮业主敲响了警钟,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在网红餐饮店后浪拍前浪的大环境下,要立于不败之地何尝不是产品与需求同频共振的进取与创新。
洋快餐败退解放路,不要只将目光锁定解放路商圈求索答案,更应换种思维看餐饮巨头的兴衰,或许更有启发。
作者:钱科峰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