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盲人无障碍出行短板不只是导盲犬太少

2019-12-01 10:5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近日,“柯桥唯一的导盲犬走失后找到”的话题引起了市民热议,也让导盲犬进入了大众视野。根据国际导盲犬联盟的评估,视障者与导盲犬的理想比例是100:1,我市约有10.61万名视障人士,但导盲犬只有2条。巨大的需求缺口,让我市排队等候导盲犬的盲人数量较大,且人数每年都在增长。

导盲犬被视为盲人独立、安全出行的最佳助手和亲密伙伴。但由于培训周期长、训练条件要求高,且人力、物力成本不菲,能够享受到导盲犬服务的盲人,终究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盲人对此也并无奢望。

“一犬难求”让人扼腕长叹。但盲人的出行困境,毕竟并非只有这一个原因。导盲犬这一短板难补,并不意味着就无可作为。相反,其他领域的短板更值得我们细细检视,进而以问题为导向,逐一加以破解,为盲人点亮通向光明之路,为他们点燃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全市有10万余视障人员,我们却很少看到他们出行。个中原因,恐怕不是他们喜欢宅在家中自我隔绝于社会,而是怕被指指点点,被视为异类,更怕路上“埋伏”太多,给自己带来伤害,还拖累家人、连累社会。近几年来,尽管盲人出行条件已大幅改善,但不尽如人意之处仍有很多。比如有的道路根本没有设置盲道;有的则是设置不合理,或成了断头路,或曲曲折折成了“迷魂阵”;有的是形同虚设,长期被“挤占挪用”。凡此种种,都让盲人心有余悸,将其视为畏途。

同样,我们也很少在公众场合看到盲人的身影。像我经常光顾的一家图书馆,专门辟出一块区域,供盲人查阅、浏览有关名著、资料,却一直乏人问津。是他们确实对知识没有需求,甘于落伍、安于闭塞吗?恐怕还是因为导阅导览设施的缺失、志愿服务的不到位,令他们心生惧意,怕进入偌大的图书馆,自己沦为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漂泊无定,无所依凭。

从1984年世界盲人联盟成立至今,我们一直在向防治盲症、提高盲人福利、使盲人能完全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这个方向努力。今年的主题是“凝聚光明,点亮智慧生活”,意在让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络购物,为视障人士打开新的“视”界,为他们实现梦想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让广大盲人的梦想照进现实,首先要从尊重人格、平等对待做起,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关爱盲人理念,避免在他们伤口上撒盐,努力唤起其自信,促使其自强自立。其次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从盲人的角度来设计、施工、维护,杜绝“绊马索”,真正还盲道于盲人,让他们敢于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此外,还要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特别是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电影院等场所,一方面要在多媒体上加强探索实践,为盲人提供好精神大餐;一方面要加强志愿服务,将其从“盲人节”的短暂配置,转化为长期的温馨举动,助力盲人走进文化空间,提升生活品质。

基础设施的完善、志愿精神的生长、技术的进步相互作用,必将为盲人呈现一个更友好、更平等的世界,让他们在缺乏光感的世界中,感受到更多光明与温暖。

作者:陆海峰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