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绍兴晚报》报道,越城区孙端镇小库村的10余亩良田,多年来堆放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还有近1万立方米的疑似工业垃圾,经检测,发现重金属锑超标,对环境造成污染。
小库村10余亩良田的前生是鱼塘,村里搞养殖失败后,进行回填以便种植苗木让良田恢复绿色。初衷不错,可惜方法错了,当时村里允许挖掘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充鱼塘,这一允许,便引来鱼龙混杂,不仅建筑垃圾埋入地下,工业污泥、生活垃圾等一股脑儿混迹其中,建筑垃圾是村里默认的,生活垃圾是村民们抛弃的,那么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呢?必然是偷倒无疑了。
只能说都是“聪明人”,管它什么垃圾,只需把鱼塘平了,覆盖一层薄土,种上些许苗木,真相也就深埋地下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良田变成“毒地”,导致“营养”不良,土田撂荒,只长杂草不长苗,被村民看破了玄机,悟出了门道,“毒垃圾”也就随之曝光。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印染污泥在最下层,上面才是建筑垃圾,也就是说,最早入侵鱼塘的是工业垃圾,之后才是村里允许的建筑垃圾填埋。早在2016年,鱼塘回填还只是村里有打算,为何立即就有印染企业“闻讯”而来?是村里不慎走漏消息?还是时间上的巧合?抛开这些前提不说,该村在生活污水治理时,允许施工单位将挖掘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充鱼塘时,究竟有没有发现鱼塘里的印染污泥?发现了却不闻不问不作处理,确有失职之嫌。
对印染污泥偷倒者,有关部门自然会严肃查处,至于村里对偷倒一事是否知情,届时也必将水落石出。以笔者看来,这次良田被“毒垃圾”污染事件中,当地村委不仅环保觉悟远不及普通村民,就连工作作风也拖了后腿。这10余亩良田2017年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不能随便占用,被村民举报农田堆积垃圾后,有关部门于今年7月函告孙端镇政府,要求督促小库村村委于8月8日前自行完成整改,结果至今仍无后文。
良田变成“毒地”,真相不能永远深埋于地下,必须要给村民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待,谁倒的工业污染垃圾,谁知情不报,谁装聋作哑,既要让良田复耕,更要让“不良人”付出代价。当然,印染污泥偷倒之举绝非个案,或许还有更多的真相深“埋”地下,有关部门应该开通举报热线,加强线索收集,让更多的村民来“报料”,让更多长不好庄稼的“污染良田”现身。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印染污泥偷倒事件,要抓好印染企业污染源去向的源头管理,只有纳入全流程管理,才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作者:苏小坡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