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所居小区的社区公约执行情况栏上贴着两份材料:“红榜”上的三户人家,指名道姓写着遵纪守法、夫妻和睦、团结邻里等内容;“黑榜”上也有三户家庭被指名道姓写着放养家禽扰邻里、乱堆乱放坏形象的内容。
到底是哪家违反社区公约在小区放养家禽、在楼道堆放杂物?社区利用公约平台,进行指名道姓通报,言之有物,让人眼前一亮。据说,该通报一经公布,黑榜上的几户家庭立马改正了,效果明显。
很多时候,表扬好人好事,张榜公布,我们已习以为常。过去小区对问题的通报往往语焉不详,批评的靶子常常是“有的居民”“张某”“李某”等等,不痛不痒,缺乏力度。就像搭弓射箭,靶心都模糊不清,如何能正中要害?“表扬越具体越受欢迎,批评越笼统则越安全”这种和稀泥的“老好人主义”,恰恰应坚决反对。为美好家园建设、为公众利益不能怕得罪人,得罪少数人,正是对大多数人的负责。批评不是开展工作的目的,只是揭示问题、强化教育、提出要求、落实责任的一种方法,是一种负面激励手段。作为被批评者,要正确对待和主动接受指名道姓的批评,把这样的批评当作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做到虚心接受、检点自己、改正缺点。
信息公开已成共识的大环境下,主动通报情况只是最起码的要求。高效、有力才是对全体居民群众的诚意和负责。在事关公众利益的问题上,社区不妨多些指名道姓的批评和曝光,让批评的利器在公共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董柏云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