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农产品有了“合格证”还需过三关

2017-08-14 08:5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为落实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从今年3月起,柯桥区全面推开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目前全区除粮食生产主体外的126家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合格证”已实现全覆盖,今后,柯桥生产的蔬菜水果、竹笋茶叶、畜禽肉类等食用农产品,上市之前都必须贴上“合格证”(《绍兴晚报》8月7日2版)

农产品贴上“合格证”,是对于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一种积极回应。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关注农产品的安全、健康、质量,柯桥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全面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走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前列。

农产品贴上“合格证”,也为柯桥农产品打响品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亮明身份,公开信息,以至逐步实行质量安全溯源和责任追溯,有利于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柯桥军团”。

当然,“合格证”并非“护身符”,尤其是距离建立起为人们所信赖的品牌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而言,还需过好三道关。

一是要过好“信任关”。“合格证”可信度几何,最终要由市民来打分,由市场来评定。因此,农林、食监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在农贸市场、居民区等增设检测点,免费为市民提供农残检测等服务,以真正取信于民,让“合格证”的美誉度不断提高,让相关农产品的公信力不断提升。

二是要过好“价格关”。“合格证”是对产品质量表示认同的一种标志。但毋庸讳言,也会有企业将之视为一张“涨价证”,认为自身产品的价格必然地要高于“无证产品”,甚至可能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这种现象,固然可以视为一种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市场行为,但仍有适度予以行政干预的必要。这既是对居民负责,事实上也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负责。

三是要过好“监管关”。“合格证”确实是生产主体的一种自我承诺,是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自信的体现。但“合格证”既不能等同于免检证,更不是企业的“免死金牌”。相关部门绝不可掉以轻心,而是要从当年“三鹿奶粉”等事件中吸取教训,对这些产品“另眼相看”,检查得更严,检测得更密,筑起更有力的防火墙。让这些产品充分接受岁月的洗礼,假以时日,才有望打造成群众公认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百年品牌。

作者:陆海峰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