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起一小时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更是心脏保养的黄金期。
早晨易发心血管疾病
人在休息时以迷走神经支配为主,心率较慢,全身放松。经过一晚上代谢消耗,身体未能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变得相对黏稠,容易发生血管栓塞。
早晨起床后,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情绪激动。此时再着急活动,如刷牙、洗脸、晨练等,高危人群很有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
心脏病发作随时可能发生,但清晨发作的可能性最高。有调查显示,每天早上6点到中午这个时段,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一天中的其他时段高出40%,心源性猝死发生在早上的可能性高出29%。
用好晨间一小时可以护心
喝杯温水,高效稀释血液。夜间,人体通过呼吸和皮肤蒸发失去大量水分,导致晨起时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加之此时血压也较高,容易促使血小板活化,增加血栓风险。
建议:晨起后,缓慢饮用200~300毫升温水,水温可在35~40摄氏度。需注意的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量。
规律排便,减轻心血管负荷。便秘可能引起腹压升高、血压波动,严重者可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研究显示,与无便秘者相比,便秘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加。
建议:在前一晚摄入适量膳食纤维,并保证每日饮水量为1500~2000毫升。早餐后,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吃对早餐,优化代谢节律。吃早餐的时间会影响血糖稳态。有研究发现:与8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点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9%,较晚的第一餐与较高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关。
建议:7~8点吃早餐,此时人的食欲通常最为旺盛,身体也更能充分吸收和利用早餐中的营养。早餐可遵循“谷物类主食+优质蛋白+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模式。
(来源:四川科技报)
作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