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重要物质。水的摄入和排出要平衡,饮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机体的水合状态,不利于健康。足量饮水是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如何判断身体是否缺水?日常生活中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根据口渴、排尿次数、尿液量和颜色来判断机体是否缺水。
口渴。出现口渴已经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要避免出现口渴现象,应主动喝水。
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尿次数4~8次,每天排尿量500~4000ml,每次排尿量约300ml。当排尿次数和尿液量比平时减少时,提示水分摄入过少。
尿液颜色。健康成年人正常尿液颜色是略带黄色透明。当饮水过少时,尿液颜色加深,并随缺水程度的增加而加深。
日常生活如何适量喝水?应主动喝水、少量多次。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每次1杯,每杯约200ml。可早、晚各饮1杯水,其他时间里每1~2小时喝一杯水。睡前喝一杯水有利于预防夜间血液黏稠度增加。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不仅可降低血液黏稠度,还可以增加循环血容量。
饮水的种类选择。建议成年人饮用白水或淡茶水,儿童不喝含糖饮料。如果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白水,可在水中加入柠檬片、薄荷叶等,也可以自制绿豆汤、酸梅汤等,注意不要添加糖。
饮水的温度不宜过高。机体口腔和食管表面黏膜的温度一般为36.5℃~37.2℃,建议饮水的适宜温度在10℃~40℃。水温超过65℃,会对机体口腔和消化道造成慢性损伤,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身体活动时饮水。在进行身体活动时,要注意身体活动前、中和后水分的摄入,可分别喝水100~200ml。当身体活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时,需要根据机体排汗量等补充水分,并酌情补充电解质。
作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