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徐霞客曾3次访绍,他去了哪些地方?

2019-06-03 07:29

来源:掌上绍兴原创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  顾鹏程 文/摄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从浙江宁海出发,开始游历大山名川,足迹遍及浙江、上海、陕西、河南、广东、湖北、云南、北京等19个省份,并写下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其中,徐霞客曾3次到访绍兴。

徐霞客游踪

遍及绍兴府全境

徐霞客(1587—1641年),明朝人,名弘祖,字振声,号霞客。他出生在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一个富庶家庭,但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足迹遍历全中国,记录名胜古迹、人文地理、动物植被、风土人情等,堪称“十七世纪中国最牛的户外大咖”。

据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原执行会长吴尧民考证,徐霞客游历浙江至少有7次之多,当时浙江共有11府,他到过其中10府。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游览天台山和雁荡山,但此过程中,徐霞客分别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和崇祯五年壬申(1632年),3次来到绍兴旅行。

翻开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第一篇就是《游天台山日记》,记述徐霞客“癸丑(1613年)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另据其好友陈函辉所撰《徐霞客墓志铭》追忆,可知当年行经路线是从萧山的西陵(即西兴)、曹娥江、四明,直到宁波的落迦山(今普陀)等地。明朝绍兴府所辖范围,包括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上虞、余姚、嵊州、新昌8地,因此徐霞客的大部分游踪都在绍兴府境内。

徐霞客第二次游绍兴。陈函辉在《徐霞客墓志铭》中另载:“霞客曾言:迨丙辰(1616年)之履益复远:春初即为黄山、白岳游;夏入武夷九曲;秋还,五泄、兰亭,一观禹陵窆石,系缆西子湖,又将匝月。”又根据《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首段有“至越五泄”句,《粤西游日记三》有“颇似禹陵窆石”句,可知徐霞客二度访越,应是从福建武夷山到诸暨游览五泄,后至绍兴城郊山阴道上访问兰亭,并在会稽山麓观瞻禹陵窆石。

徐霞客第三次游绍兴。在其《游雁宕山日记》中载:“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十八日晨,急诣赶赴桃源……下牛牯岭,三里抵麓。又西逾小岭三重,共十五里,出会墅。大道自南来,望天姥山在内,已越而过之,以为会墅乃平地耳。复西北下三里,渐成溪,循之行五里,宿班竹旅舍。”文中所记虽寥寥70余字,但表达了徐霞客对新昌山水的溢美之词,为后人研究天姥山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绍兴旅游应利用

这一文化遗产

近年来,绍兴文史爱好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在洋洋大观的《徐霞客游记》中,并没有正面介绍徐氏游绍兴的详细记述,而在其挚友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和钱谦益《徐仗客传》中,均提到了他游“五泄、兰亭、禹睦生石”的行迹。且在徐霞客之后的游踪中,也在《粤西游记》中以“禹睦定石”之语,来比喻犀牛岩巨石镶嵌圭石之貌,滇中游时,将“三营”误会成“山阴”,足见绍兴之行对其印象之深。

考证徐霞客未将绍兴专门列记的原因,学者甘为平在《游圣徐霞客在浙江》一文提出:“其远游志向在于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而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者,从而与其志向无关者不记不传;无新发现或人所熟知者不记不传。霞客游泰山、金陵等地均为一笔带过,对待早已闻名于世的绍兴亦是如此。”

由于缺少徐氏墨宝的“正面宣传”,在2014年的“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和徐霞客游线申遗协调联络办公室编制的《<徐霞客游记>记载的旅行途经地》中,均没有把绍兴市及相关区、县(市)纳入“徐霞客游线申遗”范畴之内。

为此,我市民革党员洪忠良建议,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位明代旅行家留下的丰厚遗产,充分利用徐霞客游线品牌价值,借助“徐霞客游线”申遗东风,尽早将绍兴市及相关区、县(市)纳入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申遗,推动“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开辟徐霞客访绍游踪线,让其成为继浙东唐诗之路外,绍兴又一条独具江南风光的黄金旅游线路。

作者: 编辑:王丽丽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